当前位置 : 艺术书评
来支钢杭州画展
来支钢学术研讨会
任道斌为来支钢杭州画展题词
(一)
造化是非常奇妙的,鬼斧神工,往往互為矛盾的物體融在一起,竟然會產生出意想不到的美麗,令人動魄驚心而歎為觀止。
大自然中的流體和固體,即雲水煙嵐和山石峰巒,就是這樣一組對立的物體,丹青高手將它們形容在宣紙上,乃定格成山水國畫。
雲水煙嵐是動態的,流布漫衍,變化莫測,具有不確定性。雖然輕飄,卻有無形之力,或風起雲湧,飛流直下,勢不可擋,氣吞山河;或微風細雨,淡嵐輕煙,撫拂大地,若擁若吻,具有令人陶醉而又如夢如幻的陰柔之美。
山石峰巒是固態的,靜穆沉穩,定力無窮,具有不變狀態。雖然凝固,卻有百態千姿,或縱橫開合,跌宕起伏,高低不平,頂天立地;或秀出叢林,雄起水濱,淩空摩天,勢若飛升,富有讓人靜觀而又壯懷激烈的陽剛之美。
這自然界中流體與固體的互戀互鬥,迸發出了雲山的擬人比德之美,十分壯觀,發人深省。
動態的雲水,使靜態的山石仿佛有了呼吸和血脈,更為英邁;靜態的山石,讓動態的雲水宛如有了思想和靈感,更為活躍。
雲山合二而一,可謂相得益彰。千岩競秀,萬壑爭流,雲水氣象,渾淪意韻,奇幻自在,變化無窮!大自然因此而動靜相生,陰陽互補,有了活的靈魂和更美的魅力,有了不息的生機和永恆的動力。既令人不知地老天荒,忘卻海枯石爛;又讓人感到天地悠悠,人生短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
發現這大自然樸素的陰陽相生之理、大美不言之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從此,“道法自然”成為經典名言,造就了許多優秀的藝文之士。
來支鋼先生便是其中傑出的當代山水畫家。
作品《白水寨飞瀑图》
(二)
生於安徽蚌埠,學於北京賈又福研究生班、李小可工作室的來支鋼,悟老莊之哲理,吸山川之靈氣,水墨為尚,力透紙背,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寫出了大自然活的靈魂,抒發了造化大美不言的樸素真諦、生生不息的磅礴氣勢;道出了“天人合一”的超脫襟懷、“澄懷觀道”的雅逸氣質;更吐露了自己“心畫”那天馬行空的神采、得大自在的歡樂和煙雲供養的瀟灑,卓然獨立,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山水畫原生態的厚重魅力和靈秀氣韻。
他的積墨山水,承傳了李可染先生運用逆光凸顯質感的創新技法,吸取了賈又福教授以巨塊積墨增添畫面的立體效果,而氣魄更加雄渾,視野更加寬闊,山體更加厚重,雲煙更為流布,墨韻更為充盈,氣韻更為生動。
作品《空山新雨后》
特別是巨幅《藝道》《峽道》及縱軸《山高雲不礙》《空山新雨後》,表現尤為強烈,讓觀眾如入雲山之中,如得山川氣息,被那俊秀險奇的峰巒,吞雲吐霧的幽壑,起伏綿延的山脊,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群山;還有那化雲為水的山泉,奪穀而瀉的瀑布,逢險開路的激流,川流不息的溪澗;以及摧壓群山的雲層,飄逸不定的山嵐,越嶺穿山的煙霧,冉冉蒸騰的水氣所傾倒。
他的作品純用黑白灰三色,惜墨如金,筆筆生髮,縱橫疊加,墨盡筆清,層次豐富,色韻無窮,不添顏料,卻能將山川中的雲水天光、山明壑幽、高嶺低谷表現得栩栩如生,富有野趣;天然去雕飾,呈現出水墨的頑強生命和豐富的表現張力。
作品《山高云不碍》
(三)
繪畫的基本美學原則,是將多維的立體形象傳移模寫到二維的平面空間上,但在視覺上又不失多維的立體美感。誠如唐人王維《畫》所說:“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來支鋼的積墨山水,較好地闡述了古老的畫學美意,富有雄渾的立體質感之美。圖上的雲山雄偉靈秀,呼之欲出,氣勢不凡,如大將軍,如偉丈夫,如真君子,質樸率真,從容自如,頂天立地,厚德載物!
這與他善用老子樸素辯證法有關,畫面上構圖、造型、筆觸,其縱橫高低、疏密剛柔、大小多少、虛實濃淡、明暗深淺、方圓線面等諸多矛盾,皆在變化中得以統一,跌宕起伏,如詩如歌,豐富多彩,若夢若幻,讓人駐足欣賞而無審美疲勞之感。
除了深悟老子的哲思外,他還熟諳元人趙孟頫“雲山為師”、明人董其昌“造境說”、清人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等畫旨,更明白近人潘天壽“不重複古人,不重複自己”的主張,以極大的勇氣深入傳統,以非凡的功力出新傳統。因此,敏於行而訥於言、慧於心的來支鋼,用他煌煌畫作的詩情畫意,無聲地向人們講述了習畫的心得、水墨的魅力、傳統的優秀、創新的願景。
同時,他也用豐富的作品,讚美祖國山川的美麗、雄偉,比德民族永恆不屈的氣質,歌頌身處和平新時代的幸福,奏出了積墨山水的新樂章。
來支鋼先生的畫作,懷文抱質,真力彌漫,吐氣如虹,雖然是水墨的,卻煥出飛揚的神采,令我耳目一新,深受感動,故揮毫以記觀感,並期待年方六十的他,在今後的歲月中創作出更多的佳作,為祖國山河立傳,為民族精神高歌!
二0二三年四月於杭州西湖勾山
作品《云道图》
任道斌,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首任院長,浙江省博物館理事會理事長,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日本雪舟囯際水墨畫交流協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