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美新闻
國際日報訊--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時裝周上,受民族服飾和手工藝啟發的時尚作品成為焦點,將民族傳統編織進現代設計,反映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復興。在3月20日至28日舉行的2025中國時裝周上,設計師們展示了以苗繡、蠟染、漆繪等傳統手工藝為藍本的作品。這些作品反映出人們對文化可持續性日益增長的品味,以及通過現代時尚重新詮釋文化遺產的趨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場由40名來自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兒童帶來的走秀。這些孩子身著的服裝融合了苗、侗、壯族的刺繡工藝,佩戴著苗族傳統銀飾,以極具衝擊力的原生態表達震撼全場。中國服裝協會副主席謝方明表示:"通過多年努力,我們幫助設計師加深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的理解。他們對傳統文化符號、元素及材料的運用能力顯著提升。"
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苗族蠟染技藝成為一大亮點。設計師將苗族鳥圖騰與現代剪裁廓形相結合,創造出融合祖先象徵主義與現代美學的服飾。來自四川省的傈僳族傳統工藝也登上T臺,設計師將傈僳族紋樣、銀飾與火草布融入流線型廓形,實現了肌理、結構與民族圖案的精妙融合。
主辦方透露,本季超過半數品牌都採用了中國文化元素。眾多系列強調輕量化的可穿著設計,旨在讓傳統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現代中國風格提供面向全球的新視野。本屆時裝周彙聚中、芬、德等12國近230個品牌,在京城舉辦近百場線下發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