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美新闻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18日報道,日益緊迫的中東局勢令想要穩定油價的沙特大傷腦筋。眼下高企的油價固然給包括沙特在內的產油國帶來紅利,但盲目增產可能導致價格暴跌,這讓沙特繼續採取謹慎立場。而美國總統特朗普為平抑油價採取的施壓行動正在壓縮沙特的騰挪空間。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油價應聲大漲。具有指標意義的美國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期貨價格當天一度漲至每桶77.62美元,刷新5個月以來的高點。之後也一直徘徊在70美元區間高位。
雖然以色列和伊朗兩國仍在相互報復,但至今尚未對石油供給造成實質性影響。身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領袖的沙特現階段似乎仍選擇靜觀其變。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研究主管深沢幸治認為:“近年來,沙特通過外交努力與伊朗構建了良好關係。為避免捲入衝突,沙特似乎不想刺激伊朗。”
油價上漲固然會給沙特帶來實惠,但它並沒有盲目選擇增產。目前的高油價行情主要來自市場對以色列和伊朗爆發軍事衝突的擔憂情緒,並非石油供給平衡被打破的結果。如果現階段增加供給,可能無異於親手打壓油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保持沙特財政平衡所需的油價大約為每桶92美元。也就是說,眼下油價的上漲還達不到讓沙特高枕無憂的程度。
大宗商品分析公司克普勒的分析師阿邁娜·貝克爾認為:“既然眼下中東衝突尚未對石油供給產生影響,沙特等產油國不太可能採取特別行動。”
另一方面,不增產將會導致油價在高位徘徊,這可能招致希望油價走低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反感。
據路透社等媒體報導,特朗普12日稱“我對最近幾天油價上漲很不滿意”。之後,隨著中東局勢惡化,油價開始進一步走高。
高盛公司5月13日發佈的一份基於特朗普社交媒體帖文的報告顯示,他所期待的油價大概為每桶40至50美元。而眼下每桶70多美元的價格顯然偏離了特朗普的目標。
由歐佩克成員國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機制之所以決定在5月至7月間擴大供給,也是因為美國政府在今年1月舉行的達沃斯論壇期間向沙特施加了壓力。
日本金屬和能源安全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野神隆之指出:“特朗普在5月訪問中東期間剛與沙特就擴大經濟和安全領域合作取得成果。沙特還是希望盡可能回應特朗普的期待。”
“歐佩克+”定於7月6日開會再議8月增產事宜。此前確定的目標是,5月至7月日均增產41.1萬桶。市場將聚焦於能否維持這一增產幅度。
歐佩克16日發佈的月報顯示,“歐佩克+”中真正按當前協議執行的八個成員國,5月實際僅環比增產15.4萬桶/日,遠不及此前設定的目標。在市場看來,即便8月確定繼續大幅增產,實際產量也未必能達到預期,因而不太可能產生平抑油價的效果。
受中東局勢和特朗普政府政策等引發市場波動的因素夾擊,想要穩定油價的沙特愈發難以確定政策方向。(編譯/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