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美新闻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1月17日發表題為《為何技術行業似乎瞬間崩塌》的文章,作者是德裏克·湯普森。全文編譯如下:
技術行業似乎正在陷入衰退。盡管整體失業率仍然非常低,可是幾乎所有技術公司巨頭——包括亞馬遜、元宇宙、斯納普、Stripe公司、「比特幣基地」、推特、羅賓俠和英特爾——數月來都宣布了兩位數百分比的裁員。其中很多公司的股價過去一年下跌一半以上。
看到技術巨頭這波大規模裁員,加上推特網站幾周來發生的可怕的混亂局面,還有加密貨幣突如其來的崩盤,我的腦海中產生一個巨大的疑問:這一切緣何瞬間發生?
這個問題的簡單或者可能是簡化的答案就是:對,就是利率問題。
「大衰退」之後那段時期,經濟不景氣,總需求量低,利率也低。這為一個現金源源不斷的時代創造了完美條件,謀求高收益率的風險資本家投資邊際成本低的軟件公司。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率在美國及世界各地不斷提高,應用程序革命應運而生。社交媒體和消費技術公司成了全球最富有、增長最快的部門。好萊塢開始搞流媒體了,內容數字化了,服務業經濟以智能手機為媒介了。接著就出現了疫情後的通脹率暴增。加息意味著寬松貨幣政策終結。「千禧一代消費者補貼」——我用這個詞描述風險資本家為推動公司發展而與消費者分攤賬單的做法——走向終結。隨著風險成本上升,風險融資下降,公司不得不削減成本、提高價格或雙管齊下。與此同時,市場敘事也從增長轉變為利潤,技術公司市值暴跌。從通脹的角度加以解釋會相當專業化。我還有另一種有點難以證明的解釋。差不多是這樣一種說法:技術行業正在經歷中年危機。
很多技術公司高管和投資者此前通過不設限的投資和無休止的優化及A/B測試,對社交媒體和消費技術進行實驗。他們如今覺得自己實質上已經解決了基本數字化最有趣和最重要的問題。這並非我的一己之見。四年前,技術分析師本·埃文斯註意到:軟件行業已登上廣告與媒體巔峰,並連接了世界;而技術正在期待攀登新的高峰,尋找新的挑戰。一個篇章即將結束,而最重要的技術行業高管和投資者又在尋找下一個故事。
多年來,技術公司巨頭的高管們一直在將資源轉向收益不確定的新項目。亞馬遜最近雇用了1萬多人從事人工智能產品「亞歷克薩」語音系統的研發工作。(傑夫·貝索斯離開了這家由他創建的公司,轉向火箭飛船項目了。)在臉書網站、Instagram和沃茨阿普公司的母公司元宇宙平臺公司,研究建立元宇宙的部門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實驗室擁有大約1.5萬名雇員。據報道,蘋果公司有3000人從事增強現實頭戴設備的研發工作,谷歌公司還有數千人研究語音輔助系統。與此同時,風險資本界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登月計劃」,而且很多投資者已經在加密系統中找到了(或者,至少希望人們相信他們找到了)。據報道,風險資本家投資了數百億美元開發太空,可是盡管聲勢浩大,基本上仍然只是在投資需要用美元兌現的代幣之外尋找新的出路。與此同時,或許真的處於中年危機的埃隆·馬斯克——一位汽車和火箭公司高管——掌舵推特公司,他最成功的措施就是提出了一項重振業務的混亂計劃。
某種意義上,公司擴大規模並斥巨資解決沒有確定方案的重要且棘手的問題,這種行為令人欽佩。但是,當下這些投資大多看起來計劃不周,代價極其昂貴,或者完全就是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