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美新闻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美國民主黨籍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卡瑪拉·哈里斯12日現身參議院一場表決,第31次投出打破民主、共和兩黨表決僵局的一票,追平1825年至1832年任美國副總統的約翰·卡爾霍恩創下的「破局」票紀錄。 哈里斯僅用時兩年半便追平了卡爾霍恩8年任期內創下的紀錄,的確有些尷尬。哈里斯「用時最短」的「破局」票紀錄凸顯美國當下民主、共和兩黨在參議院的分裂現狀和激烈黨爭氛圍。 2021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哈里斯(前左)在就職典禮上宣誓就任美國副總統。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哈里斯當天在參議院就提名律師卡爾帕娜·科塔戈爾加入美聯邦執法機構「就業機會均等委員會」的表決中投下支持票,成功「破局」。 哈里斯隨後告訴媒體記者:「這是個歷史時刻,但我認為仍有太多事需要我們完成。」按照美聯社說法,哈里斯只在參議院停留了數分鐘。她的簡短致辭表明,這一「破局」時刻「不值得紀念」。 依據美國憲法,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在參議院表決陷入平票僵局時有權依據職權投出「破局」票。2020年大選後,民主、共和兩黨陣營在參議院各控制50個席位,需要哈里斯不時「破局」。 2022年美國會中期選舉後,民主黨陣營在參議院控制議席增至51席,原本無需哈里斯再介入,但因兩名民主黨籍參議員一度因健康原因缺席,哈里斯仍得投票救場。即便在這兩名參議員回歸後,「50對50」僵局仍不時出現。今年早些時候,哈里斯的關鍵一票幫助多名聯邦法官的提名在參議院表決中獲得通過。 這是1月1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大廈。新華社發(沈霆攝) 據美國「選票百科」網站梳理,哈里斯的「破局」票多數用來推動法官、官員和檢察官等人事任命獲准,但去年8月被視作民主黨籍總統約瑟夫·拜登主要「政績」之一的《通脹削減法案》能在參議院過關,也靠哈里斯一票打破「50對50」僵局。在2021年初新冠疫情期間,哈里斯也曾為拜登政府1.9萬億美元規模的救助紓困政策在參議院表決通過「破局」。 相較而言,拜登在2009年至2017年擔任副總統期間,從未投過「破局」票。 參議院官網公佈的12日表決結果顯示,參議院全部100名參議員投票,由於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籍參議員喬·曼欽和所有共和黨籍參議員投下反對票,導致「50對50」僵局再現,哈里斯不得不出場投票。 美國歷史學者喬爾·戈德斯坦認為,這樣的表決局面是美國當前政治氣候的客觀反映。「我們的政治是如此極化,即便一些本應迅速通過的事宜,都需要副總統投下打破僵局的一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