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已是入夏,天气就像变脸的孩子,一会儿“笑”得晴朗,一会儿就不高兴地阴沉,一会儿又撒气,兜头给你一场阵雨。
阵雨中,突然就来了一场思绪穿越,回到半世纪前另外的那场雨中去了!
……
那场雨下在连城县宣和公社科里自然村,下在盛夏的晒谷场上,于是就有了这场“晒雨”的回忆。
那时,我还是一个知青,一个从闽东南荔城走向闽西连城的知青,与1800多名被“上山下乡”潮流裹挟的“老三届”一样,我们中的不少人,都有过夏收“晒谷”的经历。
当时少不更事,也没见过多少风雨,加以特定时世灌输,于是就觉得,挑粪“香喷喷”地下田,弯腰“倒退着”插秧,上山“吭啊啊”地砍柴,还有戴着草帽在村埕上晒谷,那才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哩!
嘿嘿,教育得“刻骨铭心”!
当然,知青中偶尔也有偷鸡摸狗、打架斗殴、当浪荡“丐帮”蹭吃喝、游手好闲甩“老K”之辈。呵呵,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我自认是一只可以教育的好“鸟”,所以就老老实实地埋头出工:下田地、管果场、做粉干、开山辟茶场、管“猪八戒”吃喝、驾驶手扶拖拉机,轮番折腾,一年大概要干农活300多天。
特别是盛夏晒谷子,穿着破衣烂裳晒得又黑又瘦,那形象,比“贫下中农”还“贫下中农”。
回想起来,那个年代“政治”十分丰盛,物质却极度匮乏。
那么,大队和生产队为啥要叫知青晒谷子,还连带着管谷仓呢,大概是贫困山村温饱不继,集体的谷子若由拖家带口的当地社员管,谁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少了。
看来,还是交给“单身狗”牢靠些,知青们就是想掖着藏着,也没地方放啊。于是,收稻时节,挑着太阳出,扛着月亮收,就成了我们晒谷场的日常。
晒谷子,如果是软软的沙泥地,湿谷子就要倒在一张张摊开的谷笪上,晒了一段时间,便提着谷笪四角翻腾一通再铺开,以便晒均匀晒透。若是下小雨,把谷笪两头相向翻过来盖住即可。
若是硬实地呢,那就更省事了,湿谷直接倒地铺开,每隔一段时间用晒耙翻一翻,翻成一道道波浪状,越是阳光强烈翻得越勤。
但事物有好总有坏,硬地晒谷最怕下雨,这时就要像冲进枪林弹雨中的“英雄儿女”,来回奔忙抢收谷子了。
我们朝阳生产队(当时科里全自然村合并)的晒谷场是“三合土”硬地,晒的谷子多,3个晒谷人就少了搬、摊谷笪的麻烦。晨昏时机为了快出快进,我们一般都是把谷箩叠起来,一次挑两担,约有160斤重。
那天上午,天气真好,太阳明晃晃的,照得晒谷场的谷子一片金花花的,晃花了眼。
想不到,过午不久,天阴风起乌云来,随之竟“滴滴哒哒”下起雨来,我们赶紧耙谷装箩挑着跑,一阵子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把谷子抢进仓,幸好只淋到一点雨。
正当我们忙完刚刚歇息的时候,公社干部带着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来了,还挎着一架当年稀罕的照相机。也不知是何方神圣、哪路大仙,或许是上头龙岩地区来的吧?
他们把一同晒谷子的党支书黄炳钦拉到一边,叽叽咕咕了好一会儿,好像还有些争议。
一会儿,黄支书神情古怪地转回,眯着眼说:“来,我们把谷子再挑出去,摊开来。”
雨仍在下,把快晒干的谷子挑出去,淋透了会发芽发霉的。这可是能救命的粮食啊,这不是疯了吗!
黄支书不无激动地解说:“人家记者是来采访‘双抢’(即夏季农忙抢收抢种)的,带着‘政治’任务来,要拍晒谷场的新闻照片。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咱们这山旮旯里啊,啥时候能轮得上见报纸露脸呢!”
呀呀!原来是“政治”任务,不执行会不会成“阶级斗争新动向”?就是兔子吃了老虎胆,也不敢拒绝啊,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没得商量,我们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把抢进仓库的谷子重新装箩,又冒雨一担担地挑出去,在雨中摊开。
那雨水打湿晒烫的谷子,散发出一股特殊的味道,说不清是稻味、雨味还是泥土味,反正就是“水”稻味,也许还是“装”味。
可见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不顺心的事来刺激你,这该是对那场“晒雨”的反馈吧!
挑谷“晒雨”,今古奇观!
记者随之又拍了些晒谷人抢收“丰收成果”的照片,这才心满意足离开了晒谷场。而我们只好淋着雨,再次把雨水打湿的谷子聚拢装箩,挑了回去。
唉,生活的风雨不可阻挡,这种“演出”真累!也不知是身累,还是心累?
……
多少年过去了,往事如梦如烟!
后来,我也当上了省委党报记者,也奔波风雨路上,有过许许多多直面人生的采访。
经过谷子“晒雨”的历练,在新闻实践中,你没有理由不敬天顺道,直面生活,平视采访对象。更不能强人所难,阻挡了人家的阳光。
可见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不顺心的事来刺激你,这该是对那场“晒雨”的反馈吧!
有人在歌曲《雨中的回忆》唱到:一年四季总会有风雨,有风雨总是想到你,你说你喜欢雨中散步,雨中散步有诗意,我曾陪你在风雨里,留下了甜蜜回忆……
呀呀,雨落晒谷场,难忘小山村。
在夏季风雨的特定环境,我总会想起当年的那场风雨,想起那场挑谷子“晒雨”的故事,
然而对那场雨中的回忆,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甜蜜,更无诗意可言!
就像当年“大跃进”放“卫星”那样,如果此类“演出”多了,人会不会变得“虚伪”“油滑”和“世故”?
但我还是把它当作一场命运的赠予,看成一场生活的启迪吧。
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做人嘛,总不该忘记了生养你的“土地”和“百姓”!
(文章、照片选自网上。作者:陈建平 来源:30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