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拜读了班里同学们的回忆录,感慨万分。大家都有精彩、成功的人生经历,都是奋勇拼搏、艰苦奋斗的过程。对比下来自觉惭愧。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人生中充满了挫折,历经失败和弯路,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但同学们一再好意约稿,我想,这也许是重新认识自己人生的一个机会。由于人生这个题目太大,我想就讲一件自己下乡不久亲身经历的一件突发事情,也算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吧。
由于某种原因,也包括受潮流的影响,与其他同学不同,毕业后,我自己决定到东北农村当一个普通农民。从南方的大上海到北方的小乡村,从一个大学生到普通农民,干的是每天筋疲力竭的体力活;吃的苞米面、土豆、大碴子,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如何与老乡相处,漫漫长夜是怎么熬过来的?个中的酸甜苦辣不必多说。
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到了1971年4月下旬,春播大忙开始了,200多口人的生产队有130多人下了地。春播最紧迫也最热闹是种玉米,在耕耙整理好的长垄上,一条龙的流水线在缓缓移动,由男壮劳力刨坑、浇水,妇女、放农忙假的学生和老人施肥、点籽和盖土。
那年,因为春旱严重、墒情不好,浇水成了瓶颈,生产队平日的4辆马车全都用来拉水。这样一个萝卜一个坑,环节里缺一个人都不行,少一匹马就更玩不转了。从天不亮的早晨4、5点钟下地,到黑咕隆咚的晚7、8点钟回家,两顿饭都在地里吃,真是小孩当大人使,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
那么牲口啥样呢?终于连牲口也扛不住了,一匹拉水车的主力,原来硕壮的雪青马上午突然病倒了,饲养员老陈头就将它送去公社兽医站。这下子原本紧张的供水就缺了一块,百多号男女老少就开始窝起工来,剩下的几匹瘦马摇摇晃晃的也不知道能扛几天。
到傍晚老陈头回来了,给队长汇报完,队长把正在浇水的我叫去。他背对着风盘腿坐下,由于有风,好不容易把刚卷的纸烟点着。这是个足智多谋到有点狡黠的中年汉子,虽然有点口吃,但很明确地对我说:“公社兽医站说,啥法子都使尽了,雪青马还不行,说是现在只有到哈尔滨买一种血清才能有救。现在长途车和船都没了,只有一个法子,就是骑两个多小时自行车到五站(乡),再骑1个小时到对青山火车站,然后坐火车去哈市。你在那疙瘩上过学,城里人会骑车,就得你去。”一点也没有商量的意思。这时,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去!”
“但千万要快!兽医站说发病48小时以内打上才有救,要是后天天亮前打不上就没救了!”队长像指挥员般的命令道。
“啊?”此时我已没有退路,这时也来不及多想,马上抓起一个苞米面大饼子,骑上全队唯一(除了牛马以外)的交通工具——老李家的自行车,急匆匆上路了。
说是路,当年东北农村的道路简直就是一团稀泥,除了冬天几个月,道路冻得像块钢板似的,而一到夏天雨季,条条“道路”都稀烂的成了“大酱缸”;那么到了春天道路更是“翻浆(就是冻土化软了)”,一迈步就是一踩一个坑,风吹日晒的好容易硬了点,留下了坑坑洼洼的大小陷阱。没骑几步车就得车骑我了,我小心翼翼地择路而行。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从我身边滑过去了,天黑了,更要命的是,风越来越大了,西伯利亚的寒风打着哨子裹挟着内蒙古的黄沙,就是现在的沙尘暴,铺天盖地狂扫大地,刮得天昏地暗。本来这一带农村的供电就不普及,这时部分有电的农村也因为刮大风而停掉了。不但见不到月亮星星,就连黄豆粒大的煤油灯火也看不见,真正是伸手不见五指啊。
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感觉走得太慢了,有一段路好像还行,就骑上试试,不幸没几步就“咣当”一声摔倒,连人带车摔到沟里。顾不得身上疼痛,连忙爬过去找车子,好容易摸到车把子,车轮却是瓢的!完了!本来骑车是为了快点,现在反而还要费劲巴力地推车走,这下子完不成任务了!
来不及多想,走一步是一步吧。踉踉跄跄地推车走了一段,往脸上一摸,坏了!眼镜丢了,这下成了瞎子可怎么走(我可是高度近视)?可怜我,又跌跌撞撞地摸回来,好不容易找到刚才摔跤的地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摸到了眼镜。我急出了一身汗,坐在地上喘口气,并从内衣口袋里掏出手表(荒郊野外的怕露富有危险所以藏起来了)。啊,看着荧光表针已经9点多了,出发已经3个多小时,这时本该到对青山了,但好像还在原地打转转。但不走又能怎么样呢?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过一分少一分,总不能干坐着吧,走一步总是朝哈尔滨靠近一步吧。那么往哪儿走呢?黑灯瞎火的,风沙刮的没个人影,能问谁啊?
硬着头皮顺着道边推车边走,总算碰到了一个屯子,黑幽幽的一片房屋死一般的寂静。当我往前一靠:“大爷!大娘!我打听个道……”立马狗就疯狂地吠叫起来,霎时间引得全屯的狗都吠声大作,大大压过我的问路声,却不见一个主人回我的话。忽然看到一扇窗户里亮着一盏煤油灯,我惊喜地走近那扇窗户。“大爷……”我刚开口,那盏灯呼啦就灭了,只剩下一片漆黑。我马上就苦苦哀求道:“我不是坏人,我是好人哪!我要到五站迷了路,请指个道吧!”问了几家都是白费劲,我明白了,兴许他们的一家老小都缩在炕上怕得发抖呢,深更半夜的不会是哪个胡子打劫来了吧,而且我的南方口音更令人生疑。
问路没指望,该往哪儿走呢?天无绝人之路,我突然想起,东北农村的土坯房都是坐北朝南的,为了取暖和采光,门和窗户都是一律朝南。有了“南”,“东”自然就知道了。五站和哈尔滨都在东面,我只要向东、向东,一直向东走就行了!
我的信心又恢复了一半。这样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屯子,就来到一个大屯子。黑压压的一片土坯房中,好像有几所砖房,窗中摇晃着微弱的烛光。原来是合居公社(我去五站必经的一站),好说歹说终于敲开了门,两位值班干部盘坐在炕上裹着棉被接待了我。看了买药的介绍信,听清了我的来由,干部动了恻隐之心,问我有什么事要帮的?我说只要把我的坏自行车存放在合居公社,他们答应了这个请求。好啦,心中这一块大石头落地,我可以轻装上阵了!我又充满了信心向东走去。
走啊,走啊,走到何时是个头?终于来到一个像是集镇的地方,依然是黑沉沉的阴森可怕。小小的街道好像是用砂石铺的路,街两边似乎还有几家铺子。凑到跟前看了半天,隐隐约约似乎是“五站供销社”的牌子。我心头一阵欢喜,可到了五站!掏出表一看,快到后半夜3点了,我又发愁了,不知哪条路是去对青山的?这深更半夜的问谁呢?
我沿着砂石小街转了两个磨磨,发现砂石路往左有一个岔道,那应当是向北的,就应当是去对青山的。没时间多想,就看运气了,我就踏上了向北的路程。路是好走些了,不像先前的农村小路七拐八拐、坑坑洼洼,叫人提心吊胆的;现在笔直的大道,两边齐刷刷的白杨树防护林,太单调无味。这时我是又冻又饿,寒风吹得我瑟瑟发抖,我只穿着下地干活时的衣服,单衣里面只有一件秋衣和毛背心。越走越没劲了,心头的失望越来越多。对青山,对青山,你怎么还没到啊?心中不知呼唤了多少回。忽然听见“呜——呜——”的几声火车汽笛声,顿时信心大增、加快脚步,盼星星、盼月亮,有火车就是望眼欲穿的对青山呀!
到了对青山车站,天边已泛起鱼肚色。小小的车站有电灯有座椅,简直到了另一个世界。就着厕所里的自来水,我吃了半块大饼子。6点多钟,我坐上了去哈尔滨的火车。车厢里满满登登的,旅客都昏昏沉沉,趴着桌子还没睡醒。我只得缩在厕所边上的一个旮旯里,席地而坐到了哈尔滨。
久违了,哈尔滨!这时哪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去感叹,因为正值上班高峰,怎么能挤上公交车去畜牧局呢?公交车站挤满了难民式的人群,每部车来人们都像逃难一样蜂拥夺门,人困马乏的我哪是他们的对手。几部车我败下阵来,愤怒的火焰冲天而起,讲理的怕不讲理的,不讲理的怕不要命的!我发疯似地左推右打,终于扒上了一辆车,我的四肢勉强塞进了车厢,可是头和身体却被夹在门外!车启动了,售票员大声骂道:“找死啊!赶快下去!压死不偿命!”我哪里肯松手!就像落水的人,哪肯放手一根稻草?我几乎要哭出声来:“我是知青,来买药抢救马的……”
不知售票员听明白了没有,但听到“知青”二字,她立马就缓和了许多。因为当年城市里千家万户都有知青,说不定她自己家就有一个。她让大家尽量再挤一下,总算让我塞到了门里。
千辛万苦地换了几次车,终于到了畜牧局。打了一会交道,他们在我的(兽医站开的)介绍信上大笔一挥,批了几个字,大章一盖,说:我们这里没有,拿这个批条到东北农学院某某研究所去买。这是事先没有料到的,这样在哈尔滨又要耽搁半天。没时间埋怨和耽搁,我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东北农学院,谢天谢地总算买到了两支血清,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两支宝贝藏在内衣口袋里。又偏偏赶上是下班高峰,等我到火车站时天又快黑了。
这时开往西部、北部的火车几乎都成了知青专列,比来时更加拥挤不堪。因为北部的春播比我们晚一点,因此车厢里挤满了北返黑河、大兴安岭、呼盟和嫩江的知青。他们的大包小包压弯了行李架,连走道和座椅下都躺满了人。我只得在车厢之间的连接过道里蹲着,不幸的是,这里也爆满了,而且烟雾腾腾的,呛得我透不过气来。
咽下还剩的半个大饼子,慢慢缓过神来,我不得不考虑下了火车怎么办的问题。夜里如果我到了肇东县城下车,只能住一晚上,然后坐明天上午的长途车,中午才能到公社兽医站,那就肯定太晚了。其他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路、什么车?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为了在明天天亮之前送到血清,只剩一个笨办法,就是原路返回!
我出来时走了多少路?自己也稀里糊涂的。队长说过,从家里到五站再到对青山,总共要骑3个多小时的车,而骑车速度大概是走路的3倍,那这就相当于步行9小时,正常步行每小时10里路,这么说是90多里,可是我走了整整12个小时!从昨天下午5点到今天早上5点多,一定是跑了许多许多的弯路冤枉路,肯定走了100多里路哪!那么原路返回又要加上个100多里路,而这全部必须得两个夜晚跑到(白天又在哈尔滨跑药)!
天哪!当这个念头闪现到脑海时,把自己也吓了一大跳。简直不可思议!就像一个跌跌撞撞刚刚跑完了马拉松的人,已经完全精疲力竭,你叫他马上返回再跑一遍马拉松,这不是疯了吗?远超过了人体的极限嘛!还没想好,但对青山就已经到了,此时我已别无选择,为了在明天天亮前把药送到,只有这一条路了!脑子还在思想斗争,身体却凭着本能,不由自主地下了车。
风比昨晚小了一点,但风沙还在继续刮着,天仍然黑得像被大铁锅扣着一样,除了对青山到五站这一段砂石路还好找以外,以后的路还是不认得,还是同从来没走过的完全一样,因为昨晚根本没看清楚路!看不清路也得走,还是那个老办法,房屋向南,路朝西;还是坑坑洼洼、曲曲弯弯的。
这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困太累了,两夜一天没合眼了,困意太重,像一只小虫一样慢慢爬上了我的神经,掩住了冷和饿,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每次撞到树我才惊醒。惊醒之后就加快脚步赶路,要把失去的时间再补回来。可是走着走着控制不住又睡着了,就这样碰了再醒,醒了再走,走了再睡,睡了再碰,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现在是到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离天亮还有多久?永远这样走啊走,怎么还没有到啊?啥时才是个头啊?能不能来得及啊?现在我就是飞也飞不过去啊。
正当我陷入绝望之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隐约听似“哗哗”的水声?原来我的脚突然踩到一条灌溉渠的大堤,这是我昨晚去时没有发现的。那么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距离公社还有多远?在渠水“哗哗”的流声中,我打开了思绪,蓦然想起老农说过,公社那里有个灌溉站,从松花江抽水灌溉几个公社,那么,顺着灌溉渠一直走,一准能达到公社,也就是能到达公社兽医站!
那么,还有多远才能到呢?不远处发现一块界石,我趴在地上,贴着看了半天,模模糊糊发现了注有“5000米”的一个标记,也就是还有5公里(10里)路能到兽医站。这使我刚刚稍微鼓起来的一点儿劲全部泄光了,还有10里路!这时我是怎样疲惫至极啊!两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每迈一步都要喘一口粗气。这种情况就是在当兵长途拉练时也没有这样,可是似曾相识……想起来了,只有那年同孟庆泉、刘英同一起去西藏时,在哲多山4000多米高的兵站住过一晚,早上起来拎一桶水给汽车加水,由于高山反应和空气稀薄,50米的距离居然走了差不多20分钟!而现在却有5000米长这样的路要走!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暗的,我四脚朝天,仰面躺在灌溉渠的大堤上,真想一直躺着,永远不要起来了。可是,我掏出表一看,已是后半夜两点多钟了,这就是说,还有两、三个钟头天就要亮了,那时再送到药就晚了,马死了后果必定会影响春播进程,而且这两天的奔波也就都前功尽弃了!“最后的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样的语录自然地浮上心头,我终于爬起来,一步一步挪动着铅灌似的双腿。“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的警句,默念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这样的语录也提不起劲儿来了。当我又要坐下时,几句神圣的歌曲鬼使神差地但又有点习惯性地(因为革命电影看的太多了)仿佛在耳边响起:“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这首歌往往表示了志士仁人赴死时的悲壮气概,我被这悲壮所感动、激励和支撑,终于挣扎着一步一挪地挪到了最后的目的地。
到了兽医站已是大约凌晨4点,看着兽医把血清给雪青马打上,我就一头栽到炕上睡过去了。第二天一早,我又下地干起了浇水的活,又看见水车前面套着的雪青马。队长走到跟前,亲手卷了颗纸烟递给我,算是对我的犒赏:“小何还不赖,光脚板走了200多里路哩——那自行车我找人去取了。”
有如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大大小小的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我在农村的11年,在工厂的9年,做研究工作的几十年,都遇到了许许多多。我在梦想、失望、困难、迷茫、奋斗和收获中度过一生,但不管怎样,唯一值得自己欣慰的是,我没有一刻放弃,没有一刻懈怠,没有一刻吝惜自己的力气。这一辈子我尽力了!
【作者简介】何晓星,1965年从上海考入哈军工,1970年毕业后,自我分配到农村做过11年农民、后当过工人,做过经济管理工作,1990年起从事经济研究工作。退休后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