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沖繩——引爆原子彈的地方 发布日期:2024/5/15 来源: 打印

2022年8月28日,從神戶起飛,經過2小時10分鐘的航程,順利抵達素有「日本夏威夷」之稱的沖繩。按直線距離計算,沖繩距臺北只有660公裏,距上海800公裏,而距離日本首都東京卻有1500公裏之遙,這是本次日本之行足跡到達最遠的地方。

沖繩本名琉球,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千島之國。幾百年來,琉球王接受明清兩朝冊封,成為歲歲進貢的藩屬國。晚清時期,被日本吞並改名為沖繩。

傳慈禧太後七十大壽時,章太炎曾作了一副對聯諷刺她:「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臺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折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垂簾聽政的慈禧一意孤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挪用軍費造園林,甲午海戰一敗塗地。頂層昏庸,天下不幸!國之積弱,戰敗割地,屈服於列強,乃民族之恥辱。

令人遺憾的是,1945年,日本投降,美國以戰勝身份通過《舊金山合約》對琉球群島實行托管。隨後幾年,國共內戰,烽煙四起,國民政府退守臺灣,無暇顧及琉球歸屬。直至1972年,駐日美軍將托管權交付日本,從此琉球徹底與中國脫鉤。相信稍有歷史常識國人,每當踏上沖繩,海參崴這樣曾經與中國主權有過深層瓜葛的地方,難免會產生一種若有所失的惆悵心情。

時過境遷。如今,沖繩獨特的地理位置,獨特的生態環境,清澈的海水,黃金般的沙灘,令旅遊業迅速發展起來,以至於有人不禁贊嘆來沖繩最令人期待與難忘的的就是那片翡翠綠的大海以及全日本最美麗的海灘。

沖繩的首府那霸市是琉球群島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最大的工業中心,以食品加工等中小工業為主,還有織品、珊瑚、皮革製品以及漆器、陶瓷器等特產。那霸也是琉球群島居住人口最多,最發達,最繁華的地方。

第一次到那霸,首裏公園是必到的打卡之地。建於500多年前的首裏城是琉球王國歷史的見證。城墻高聳,城門高大,明顯是依照中國明清紫禁城的風格依山而建,同時吸收了日本裝飾和雕刻精美絕倫建築元素,以絢麗朱色裝點而成的首裏城正殿,既是一座弘揚琉球王國歷史與文化的殿堂,也是沖繩的象征。

誰能想到,這樣一座美輪美奐的城堡卻是命運多舛,劫難連連。

1945年4月1日美軍發起沖繩戰役中,由於日本守軍在首裏城地下挖掘坑道,設置指揮所,招致美國飛機和戰艦的多次轟擊,宮殿全部被炸毀。1992年,沖繩縣政府斥資,民間捐款,重建復原了首裏城正殿。其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其他配套建築也陸續落成,王宮再現了歷史的原貌。2000年,包括首裏城在內的琉球王國都城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19年10月31日淩晨,一則突發新聞震驚了世界:正在籌辦舉行再現500年前琉球王國「首裏城祭」儀式活動的現場,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火災。無情大火將正殿、南殿、北殿連同存放於正殿中420件珍貴文物全部燒毀。其中包括琉球王國第18代國王——尚育王的親筆書寫的唐朝詩人榮之門的七言絕句。這座剛剛建成不久的首裏城王宮,再次成為一片廢墟。

三年後的今天,當我購票進入城堡,一邊是供遊人參觀殘垣斷瓦,一邊是繁忙的復建工地,唯有室內的大屏幕在循環播放琉球王宮昔日的輝煌,以及兩次被毀的慘痛歷史。環顧左右,人人搖頭惋惜。

帶著萬分遺憾的心情,離開首裏城。搭乘單軌電車換巴士,將近兩個小時的路程,終於到達此次沖繩之行主要目的地,位於沖繩島最南端的平和祈念公園。

公園面臨廣闊無垠的太平洋,已是令人心曠神怡,那一望無際,綠茵如毯的草坪尤其使人賞心悅目,而且為園內增添了幾分安謐與寧靜。沿著長長的條石路,拾階而上。擡頭仰視,迎面是一座純白色的六面拱柱形紀念塔,靜靜地聳立在藍天之中,莊嚴而肅穆。塔的底部是《沖繩平和祈念堂》的入口。

走進寬大的圓形祈念堂內,迎面是一座高12米寬約8米,雙手合十,雙目微閉的釋迦摩尼坐像,蓮花座下面有各種語言拼寫而成的《和平》二字,周圍由無數祈福的千紙鶴裝點,甚為壯觀。佛像是由沖繩傑出的藝術家山田真山先生歷時18年才創作完成。日本著名畫家西村先生創作的「戰爭與和平」系列作品(20組共300幅)裝飾著圓形大廳的墻壁。兩位藝術家代表沖繩和日本國民對戰爭的反思以及對世界永久和平的祈望。

歷史沈痛地記載著:77年前,歷時96天的沖繩戰役在這裏宣告結束。島上的10萬日軍全軍覆沒,十三萬居民死亡或失蹤,美軍傷亡也高達7萬多人。另外還有36艘大型軍艦被擊沈,368艘軍艦被重創,763架戰機被擊落,而且雙方最高指揮官:日軍大將牛島戰敗滿剖腹自盡、美軍中將巴克納在前線中彈陣亡。

在空前慘烈攻防戰中,日軍使用一種新式武器——「櫻花彈」,裝有一噸烈性炸彈,由三臺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進,時速高達800公裏,由敢死飛行員駕駛衝向目標,這種自殺式攻擊武器不僅給美軍戰艦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同時在美軍士兵內心裏造成極大恐懼與震撼,以致於有些人在退伍多年後依舊無法回復正常的生活。

美軍則投入了新型的噴火坦克和重型坦克,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碾壓日軍的戰壕,衝入日軍的陣地,噴火坦克將凝固汽油射入日軍隱藏的山洞和坑道,將不肯投降的守軍成堆地活活燒死。一位美軍戰地記者事後回憶,目睹這慘絕人寰的景象,一連幾天,夜夜驚夢。可想而知,這場戰役慘烈到了何種程度!

美軍代號為《冰山行動》的沖繩島戰役,公認是太平洋戰爭中最血腥的戰役,沒有之一。丘吉爾評價道:「沖繩島戰役是史詩般的戰事,將列入軍事史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而流傳後世!」

日軍在這場戰役中失敗了,它卻驚醒了美國人:面對瘋狂日本軍閥,美國要徹底戰勝日本,極有可能需要付出幾十萬美軍傷亡,這是美國政府和人民絕不可能接受的代價。可以說,正是這場空前慘烈的沖繩之戰,令杜魯門總統一錘定音,決定動用原子彈,徹底結束太平洋戰爭。由此可見,沖繩是引爆原子彈的地方。

在祈念堂不遠的地方,有一片占地一萬平米的建築群,那是《和平祈念資料館》裏面陳列著當年戰爭留下的遺物,照片以及相關歷史資料,無聲地向後人講述77年前在這裏所發生的一切,展示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與毀滅。

毗鄰資料館是著名的《和平之礎石》,巨石上的銘文簡單明了:我沖繩縣民謹向在沖繩戰役中喪失寶貴生命的人士表達哀悼之意,希望將戰爭的慘痛教訓正確地流傳於後世,並向國內外廣為宣傳沖繩歷史及風土所培育出的「和平之心念」以祈禱世界永久和平。沖繩戰役結束50周年,特在此建立「和平之礎石」。

在巨石前面,擡眼望去,在它後面是一排一排規格大小整齊劃一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面雕刻著24萬在沖繩戰役中死亡的所有人的名字,不分美軍日軍,不分官員百姓,藍天之下體現了對所有生命的尊重。只是那黑壓壓,一望無際的墓碑令人感到沈重與壓抑。清風拂過,鞠躬默哀,雙手合十,告慰亡靈:昔日戰場,如今已經成為祈福和平的公園,願逝者永久安息!

回到那霸,已是華燈初上。夜晚,走在霓虹閃亮,車水馬龍的國際通(註:那霸市最繁華的街區)街頭,望著往來穿梭的人群,聽著酒吧食肆傳出的陣陣歡聲笑語,我不禁暗暗沈思:沒有人會想到在77年以前,這裏曾經是屍橫遍野,草木皆枯,殘垣斷壁,寸土滴血的戰場,也不會有人想到今天的和平與安寧,自由與富足的生活,是一場流血戰爭的結果。歷史讓我們牢記:「freedomisnotfree」(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

【作者簡介】田沈生,沈陽出生,北京101中1967屆高中,1969年插隊陜北,1973年回京,在中學代課。1974年起當電工、汽車司機,1978年高考上大學。畢業後在澳洲深造,定居至今。自1988年起,先後在海內外華文報刊雜誌網絡上發表散文、遊記、小說、時評等近百萬字。創辦澳洲鴻運海華出版有限公司,任澳洲《朋友》主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副會長、理事等。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