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該不該把兒子接到城裏來 发布日期:2024/11/26 来源: 打印

馬玉春是一位天津老知青,她曾在承德圍場縣插隊落戶生活了十一年,在那裏有過一段婚姻,還生下了兩個孩子。每當想起留在圍場的那一雙兒女,馬玉春心裏就很難受,留在圍場的那一雙兒女,成了她今生放不下的牽掛。

1969年3月份,馬玉春和同學們離開了天津,來到了圍場縣的葦子溝大隊,他們七名同學被分派到葦子溝九隊插隊落戶,大家臨時住在了隊部的那三間房子裏。天津知青來插隊落戶,鄉親們表示歡迎的同時也有擔心。因為葦子溝九隊土地貧瘠,廣種薄收,鄉親們勉強能解決溫飽問題。隊裏突然多了七張嘴,鄉親們覺得天津知青是來爭他們的口糧的。

九隊的隊長一再跟社員們解釋說:「人家天津知青不是來爭口糧的,人家來插隊是帶著口糧來的,國家給知青們供應口糧……」費了很多口舌,社員們才算改變了對知青們的看法,才不再對知青們帶有偏見和抵觸情緒了。

葦子溝九隊是一個典型的窮山溝,鄉親們不光是吃糧難,燒柴和吃水都面臨著很大困難。九隊的地勢較高,水井很深,到了冬春旱季基本乾涸,社員們吃水要到二裏路以外的八隊水井去挑,挑一趟水來回要半個多小時。馬玉春和一名同學去八隊挑水用了一個多小時,她倆替換著挑,走幾步就得歇一會。等把兩桶水挑到隊部,還剩下了兩多半桶水。那次去挑水,馬玉春都累哭了,她說圍場的生活條件太苦了,她想回天津。

隊長看天津來的知青年齡都在十六七歲,一個個豆芽菜似的,吃水都困難,他就安排一個叫佟新軍的年輕小夥子臨時幫知青們挑水,一天挑兩趟水,知青們做飯洗漱都夠用。隊裏一天給佟新軍記二分工,佟新軍很高興,他早晚去挑水不耽誤出工,這算是額外固定的工分。直到了夏天雨季來臨,九隊井裏水位上升,知青們自己能挑水了,佟新軍就不繼續給知青們挑水了。經過了幾個月的相處,知青們漸漸和佟新軍熟悉了,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勤勞善良又淳樸的小夥子。特別是在生產勞動中,佟新軍給予了知青們很多幫助,知青們發自內心地感激佟新軍。

1973年冬季,知青們要結伴回天津探親過春節,可就在出發前一天傍晚,一場大雪不期而至。第二天早晨起床後,大家正看著地上足有十厘米厚的積雪猶豫不定時,提前約好的佟新軍拉著隊裏的架子車來到了知青點,幫大家把行李送到公社汽車站去。佟新軍看了看天空,對知青們說:「這場雪倒是過去了,可路上挺滑溜的,就怕公社到縣城的客車不通。」「那咱們去公社汽車站看看唄,實在不行再回來……」大家歸心似箭,一名女知青搶先說道。

既然大家堅持要走,佟新軍就把大家的行李裝上架子車,他在前面拉車,知青們緊隨其後,踩著厚厚的積雪,吃力地往公社汽車站走去。十多裏路走了近兩個多小時,大家終於來到了公社汽車站。汽車站的工作人員說:「這場雪太大,三天內不肯定不能通車。什麽時間能通車,要等縣汽車站的通知。」

無奈,大家只好原路返回。回來的路上突然刮起了大風,氣溫也隨之下降。佟新軍看穿著單薄的馬玉春凍得瑟瑟發抖,趕忙脫下自己的大棉襖讓馬玉春穿上,可是他裏面只穿了一件夾襖。馬玉春擔心佟新軍凍壞了,執意不穿他的棉襖,佟新軍硬是把自己的棉襖扔給了馬玉春,拉起架子車就走。

往回走是順風,再加上路上有車轍,佟新軍拉車感到輕松了一些。回到知青點,佟新軍幫著把大家的行李搬到屋裏。知青們留他在知青點吃午飯,他說要去給隊裏送架子車,拉起架子車就跑了。當天夜裏,六名知青中四個人發起了高燒,馬玉春沒凍感冒。多虧了佟新軍的棉襖,要不然的話,就馬玉春那麽瘦弱的體格,第一個被凍感冒的肯定是她。為此,馬玉春發自內心地感激佟新軍。

第二天吃早飯,佟新軍的母親到知青點來要退燒藥,這時馬玉春才知道,佟新軍也凍感冒了。馬玉春趕忙找出退燒藥,跟著佟新軍的母親去了佟新軍家,佟新軍卻說沒事了,喝了兩大碗熱水發汗,感覺身上已經不燙了。

三天後,大家感冒都好了,佟新軍再次借了隊裏的架子車,把知青們送到了公社汽車站。那天天氣也還是很冷,佟新軍專門帶了他父母的大棉襖,讓馬玉春穿上。等大家都坐上了公社開往縣城的汽車,馬玉春才脫下那件粗布棉襖遞給佟新軍,她最後一個上了車。看著佟新軍臉上憨厚的笑容,馬玉春心裏暖暖的。

那次從天津探親回來,馬玉春給佟新軍家買了天津特產,還送給了佟新軍一套帆布工作服。那套工作服是馬玉春父親單位發的,當時在葦子溝穿上一套工作服,也是一件很時尚的事情。就這樣,馬玉春愛上了淳樸善良的佟新軍。

1975年春天,頂著父母和同學們反對的巨大壓力,馬玉春毅然決然地和佟新軍領取了結婚證,她成了朝陽公社第二個和當地農民結婚的天津知青。婚後的生活簡單又快樂,日子雖然貧苦,可馬玉春卻感到挺幸福的。

那年秋天,公社供銷社招售貨員,馬玉春因為和當地農民結婚失去了招工的機會。為此,馬玉春心裏難受了好一陣子。

第二年夏天,馬玉春生了一個女孩,她給女兒起名叫佟小雨,因為出生那天正好下著小雨。第三年冬天,馬玉春又生了一個男孩,她給兒子起名叫佟有為,期望兒子長大後有所作為。

一晃就到了1979年的夏天,在葦子溝大隊插隊落戶的近百名天津知青都陸續招工進城了,沒能招工進城的也都回天津了,葦子溝就剩下馬玉春一名天津知青。這個時候,馬玉春突然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失落和惆悵,她開始後悔了,後悔不該不聽父母和同學們的勸阻,當時要是不和佟新軍結婚,她早就招工進城了。

後悔懊惱加上失落,馬玉春一下子就病倒了。一連幾天滴水不進,眼看著人都脫了相,佟新軍和他父母都嚇壞了。佟新軍知道馬玉春病倒的原因,他到公社打聽了一下,得知辦理離婚手續後,馬玉春就能回天津。佟新軍雖然舍不得馬玉春走,可他心疼馬玉春,瞞著父母,就到公社和馬玉春辦理了離婚手續和知青返城手續,馬玉春含淚離開葦子溝,回到了天津父母的身邊。

回到天津辦理好了落戶手續,她被安置到紡織機械廠做了一名包裝工人,吃上了國庫糧,月月也都能掙工資了。一切都穩定下來了,馬玉春開始睡不著覺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就會思念佟新軍,想念她的一雙兒女,想念疼她愛她的婆婆。她也產生過和佟新軍復婚的念頭,可她的父母不贊同,理由是一個在農村一個在城裏,兩地分居也不是長久之計。她母親說長痛不如短痛,既然選擇了離婚,就不能再走回頭路了。

1983年春天,馬玉春重新組建了家庭,她丈夫是一位火車司機,對馬玉春疼愛有加,也同意讓她把留在圍場的女兒和兒子都接到天津來。那年秋天,馬玉春請假回到了葦子溝,跟佟新軍商量兩個孩子的撫養問題,佟新軍的父母堅決不同意馬玉春把兩個孩子接走,哪怕一個也不行。最終,馬玉春提出她一年給兩個孩子掏一百五十元的撫養費,如外再買一些衣物,但必須讓兩個孩子去學校讀書。佟新軍和他父母都同意了這個提議,還說要是有困難,少拿點錢也行。之後的日子裏,馬玉春每年春節前都把孩子的撫養費通過郵局寄給佟新軍,還有孩子們衣服和學習用品,有時也給佟新軍買一件衣服啥的。後來漲了工資,馬玉春把撫養費增加了一倍。

一晃就到了1995年,馬玉春不放心兩個孩子,她就請假回到了葦子溝。到了才知道,佟小雨上完了三年級就輟學,佟有為初中沒畢業就下學,跟他父親學泥瓦工去了。馬玉春想把兩個孩子帶到天津來,佟新軍的父母還是不同意,兩個孩子也不認她。

佟小雨1998年二十二歲,嫁給了本村的一個小夥子,馬玉春送了豐厚的嫁妝,卻沒換來一聲媽媽。佟有為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再加上剛學瓦工時從架子上摔下額頭留下了疤痕,至今也沒找上對象。

前段時間,馬玉春回了一趟葦子溝,葦子溝大變樣了,鄉親們也都富裕了,可四十七歲的佟有為還是光棍一條,她的姑娘佟小雨日子過得也不舒心,佟小雨的男人好吃懶做,兒子二十好幾了也找不上對象。看著自己的閨女和兒子把日子過成了這樣,馬玉春心裏別提多難受了,她給閨女留下兩萬塊錢,給兒子留下三萬塊錢,抹著眼淚回到了天津。

離開葦子溝的時候,佟新軍倒是同意讓馬玉春把佟有為帶到天津來。這下馬玉春反倒為難了,四十七歲的佟有為一沒文憑二沒手藝,瓦工也不精通,到天津又能幹啥呀?再說馬玉春也沒有多余的房子,家裏的條件也不好,一個月五千塊錢的退休金幾乎是她生活的全部,若是把他接到天津來,該咋安置啊。

回憶起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經歷,馬玉春女士不停地擦眼淚,她說留在圍場的一雙兒女,成了她今生放不下的牽掛,當初要是不和佟新軍離婚,不拋棄兩個孩子,也許就不是這樣的結局,她好後悔當初的草率決定。

老話說世上什麽都有賣的,就是沒有賣後悔藥的,事已至此,後悔起不到任何作用了。馬玉春到底該不該把自己的兒子接到天津來呢?

(文章、照片選自網上。作者:草根作家,感謝馬玉春女士提供素材)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