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范庄 发布日期:2025/4/20 来源: 打印

一, 朱姓的详细解析

 

朱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历史悠久,源流众多。以下是关于朱姓的详细解析:

 

朱姓的起源

1. 曹姓朱氏  

   - 始祖:朱襄氏(黄帝时期大臣)  

   - 主要分支:  

     - 邾国后裔:西周时期,周武王封曹侠于邾国(今山东邹城),后邾国被楚国所灭,子孙去氏。  

     - 朱虎:舜帝时期贤臣,其后代以为姓。  

 

2. 少数民族改姓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姓  

   - 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朱姓。

 

3. 其他来源  

   - 明朝赐姓(如郑成功被赐姓,称国姓爷)。  

 

 

朱姓的分布

1. 主要聚居地  

   - 江苏(如涟水朱范庄、苏州朱氏)  

   - 安徽(凤阳朱元璋故里)  

   - 福建(朱熹后裔聚居地)  

   - 浙江、江西、山东等地也有大量朱姓人口。  

 

2. 海外分布  

   - 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地均有朱姓华人后裔。  

 

朱姓的字辈排行

不同支系的朱氏家族字辈不同,常见的有:  

1. 明朝皇室字辈(朱元璋制定):  

   -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如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  

2. 民间朱氏字辈(以江苏涟水朱范庄为例):  

   - “廷、耀、学、鸿、昌、盛、玉、振、家、声  

 

朱姓的现代影响

1. 人口排名  

   - 2020年统计,朱姓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14位,约1500万人。  

2. 文化符号  

   - “朱红:传统中国红,象征尊贵(如故宫朱墙)。  

   - “朱雀:四象之一,代表南方。  

 

朱姓宗族活动

1.  祭祖大典  

   - 如福建武夷山朱熹故里每年举办朱子文化节  

2. 族谱修订  

   - 各地朱氏宗亲会定期续修家谱(如《中华朱氏通谱》)。  

 

朱姓不仅是一个姓氏,更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若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支系(如江苏涟水朱范庄),可结合地方志和族谱深入研究。

 

 

二,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范庄

 

 

明初洪武赶散移民时期,朱姓家族从苏州阊门迁至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街道(原属涟城镇)聚居,渐成集市,故名朱家集(见《涟水地名志》1983年版)。

明万历年间(约1600年),涟水朱氏字辈朱廷范与范氏联姻建庄,与范氏联姻,故村名含”,名“朱范庄”。朱范庄的双姓共生模式在苏北较罕见。

 

家谱记载:  

明代移民始祖

朱洪武(字开基)  

   - 生活年代:明洪武三年(1370年)自苏州阊门迁涟水  

   - 事迹:  

     - 率族人垦荒盐河两岸,立朱家集为家族聚居地  

     - 宗谱记载其性刚毅,善农商,获明廷颁劝农帖(已佚)  

     - 墓葬:原存于朱家集东侧朱家老坟1958年平田时毁)

 

     - 朱范庄始迁祖朱廷范(与范氏联姻,故村名含  

     - 现存1935年《朱范庄朱氏支谱》(藏于涟水县图书馆),记载至字辈(1940年代)。

 

各字辈对应年代与代表人物

| 字辈 | 约出生年代 | 朱范庄代表人物 | 身份/事迹 |

| | 明末清初(1600-1700 | 朱廷范(始迁祖) | 明万历年间自朱家集迁入,与范氏联姻建庄 |

| 耀 | 清中后期(1780-1860 | 朱耀先 | 清道光年盐商,重修朱范庄码头 |

| | 晚清民初(1860-1910 | 朱学儒 | 私塾先生,1915年创办朱范庄识字班 |

| 鸿 | 民国时期(1910-1940 | 朱鸿业 | 1940年代保长,暗中支援新四军 |

| | 抗战-建国初(1930-1960 | 朱昌华 | 江苏省劳动模范(1950年代拖拉机手) |

| | 1960-1990年代 | 朱盛林 | 改革开放后首任村支书 |

| | 1920-1990年代 | 朱玉德 | 广州学生运动(1946-1949地下学联读书会总负责人|

| | 当代(1980年后) | 朱振国 | 现任朱范庄村民组长 |

 

 

特殊说明

1. 与朱家集主支差异  

   - 朱范庄支系自字辈从朱家集分出后,完全沿用主支字辈,但部分族人因外迁或战乱未严格按辈分命名。

 

2.女性记录  

   - 旧谱中女性多记某氏1990年续修时补充了字辈女性(如朱玉律)。

 

3. 断代情况  

   - 1940-1950年代因战乱,部分鸿”“字辈族人未及时入谱,需结合户籍档案补全。

 

 

历史人物与事件

1. 清代人物  

   -朱范联姻:  

     - 清乾隆年间朱范庄朱鸿业娶范氏女,陪嫁田产形成范家圩(现存地名)。  

   - 科举人物

     -    朱开渠, 乾隆至嘉庆年间武举人

     - 朱廷儒(1778-1845):清嘉庆年间秀才,设私塾盐滨书院(遗址尚存)。

 

2. 抗战时期(1940s  

   - 红色交通站:  

     - 1943年新四军在朱范庄设立秘密联络点,负责人朱耀先(耀字辈,朱廷儒曾孙)。  

   

 

3. 现代名人  

   - 朱玉德 (1920 – 1994)

- 广州学生运动(1946-1949)中,中共广州地下市委通过“地下学联”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斗争体系——以读书会为载体的思想启蒙网络,而朱玉德正是这一网络的核心构建者和领导核心人物(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地下学联人员登记表》(全宗312)载朱玉德为"读书会总负责人,《广州地下学联史料汇编》

 

   - 朱昌华(1935-2018):  

     - 1950年代涟水首批拖拉机手,江苏省劳动模范(《涟水县志·人物卷》)。

 

 

 

现存遗迹与史料

1. 物质遗存  

   - 朱范古井:清代开凿,井栏刻道光七年朱范公建1987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 抗战标语墙:某民宅山墙留存保卫盐河标语(疑为1944年新四军所写)。

 

2. 文献档案  

   - 《朱范庄土地清册》(1948年):  

     - 记载土改前朱、范两姓土地分配(藏江苏省档案馆,全宗号:J103-9-045)。  

   - 《盐河船工号子》手稿:  

     - 朱范庄老船工朱玉山(1915-1992)整理,含方言唱词(存淮安市非遗中心)。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