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知青泪——记知青回家过年 发布日期:2023/1/20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1972年冬天,黑土地早已是白蒙蒙的一片,大田农闲了,北大荒的知青又开始涌动,象候鸟一样,要回家过年,要回南方过年。

在哈尔滨的三棵树车站,好不容易挤上直达上海的火车,是的,是挤上去的,哪一辆火车不是这样?根据旅行常识,越是人多的车厢里,自己待的位置一定要与餐车近一点,离厕所门近一点,否则长途跋涉谁也吃不消。果然,想找一个座位是想也不用想,有个地方能落脚就算不错了,说得夸大一点,来一个紧急刹车,人都不会倒。

我暗自庆幸,总算挤上来了,车下不少知青还在往窗口中爬,还有许多女知青,焦急地待在火车下面,期盼着能上火车。我又暗自庆幸,在这样挤的列车上,不可能检票了,我是逃票的一员,在黑土地上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工分可以讲挣得比农民兄弟还多,全年刨去口粮钱,只分到98元钱,平均每个月下来,只有8元多一点的月工资,除了回一趟宁波,还有一年的生活费全在这上头了,我无能为力买火车票。 

火车终于启动了,喘着粗气,轰隆隆地向南方奔驰而去。车窗外的景色一晃而过,人随着车轮的节奏,早就昏沉沉的了,长时间的站着,二条腿已经麻了,说不清是谁靠着谁,是谁挨着谁,反正在那种情况下,不坚持也得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终于,火车越过了南京站,离上海不远了,旅客们好像也开始清醒过来,天已放光,不少旅客不管人多人挤,硬是从人缝中慢慢地渗透过来,上厕所的上厕所,洗脸刷牙陆绎不绝,反正都是排队。

就在人儿心情开始放松的时刻,最不愿意发生的事儿终于发生了,厕所这一头,靠着餐车的一头,堵上了一名车厢乘务员,另一头开始查票了,二头都堵上了,还能有什么办法,瓮中捉鳖,逆来顺受惯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又得乖乖地进餐车这个临时审查点了。

那一头的查票人员快到我身边了,突然从旁边的厕所里传出一阵嚎啕大哭声,与往常的相比反常了,有的逃票的,在查票之前,会抽冷子躲到厕所里,静悄悄地不吱声,没有一个会像现在的厕所里,传出哭声,还是那么凄惨,那么大声,听声音是个女的。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里,乘警的警惕性是很高的,很快用钥匙打开厕所门,猛的一下子冲进厕所里,里面就是一个嚎啕大哭的女知青,没有其它人,狭小的车窗完好无损没打开过,不像是有谁在厕所里欺负过女知青。车警再三询问,女知青除了哭,还是哭,哭得双肩耸动,梨花带雨,是真哭,哭得人心酸酸地。无奈之下,车警把这名女知青带进了餐车,餐车就在旁边,当然,作为无票乘客,我也被进了餐车,没关系,一餐车人,法不制众,我也是从容以对。

一边女知青仍在哭泣,换了个民警上前询问,还是哭声一片,声声凄凉。一边逃票的,开始接受民警的盘查,当然了要补票要罚款。我在乘警的追查下,把身边唯一的行李,一只军用挎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里面除了一块毛巾、一支牙膏、一支牙刷、一面小圆玻璃镜子,再就是二包哈尔滨牌香烟,乘警搜完了我的所有口袋,兜里除了一些零星角子,一无所有。

几个反复下来,都一样,没有收获,五六个乘警也好像在意料之中,要求众逃票的坦白从宽,一个乘警眼光瞟向我,无奈之下,我说起了黑龙江插队的生活,每天28分钱的工分,还只能干七个月,平时连磨个苞米碴的磨米钱都没有,还得喝盐水当菜吃,都坦白出来了,我的口词清楚,声音宏亮,当然没有一点虚伪,根本不可能造假,年轻的乘警不吱声了,周边的知青们头低了下去,凡是逃票的,都是插队的,插队的知青命运都一样,几个女知青也已经抹开了眼泪。

我的声音一大,旁边原先在哭泣的女知青反而静下来了,在一名女乘警再三劝慰下,那名女知青也说开了,原来她也是宁波知青,叫黄沂明,看似男同胞的名字,可是含义很深。仍有三块弹片没取出来的父亲是南下干部,好象是哪个局的局级干部,在文化中,含怨屈死了。母亲是沂蒙山区走出来的家庭妇女,在宁波没有工作,生下来的唯一的一个女儿,以沂蒙山和四明山取名叫沂明。可惜由于受父亲的牵连,黄沂明也属进入北大荒支边之列,她去了农场,每个月省吃俭用,总要及时地把钱汇到宁波家中,母亲的生活费来源,完全依靠女儿了。

我从小喜欢看小说,看过红日,也看过铁道游击队,知道山东沂蒙山是革命老区,无论在日本鬼子侵占的年代里,还是处在国民党重点进攻岁月中,山东人民是做到了:最后一口粮食送给子弟兵,最后一块布为解放军做军鞋,最后一名青壮年送上前线。黄沂明的爹妈至今没有一个亲人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夫妇俩的所有亲人都已死在鬼子剌刀下或牺牲了,而今天一对沂蒙夫妇遭难了,她的唯一的一个女儿也当了知青。

黄沂明用带着哭音继续说下去,原来,反正要回家了,这个月的工资没有寄回去,准备随身带回家了防路上小偷,她小小心心地把所有的钱,全部放在贴身的小裤衩里,刚才上厕所方便,一大意,等到自己发觉,所有的钱,已经从大便器的排泄孔中飞出去,飞光了。

人总是有感情的,中国人民最大的特点就是讲人缘,绝对不是冰冷的金钱之上,讲和谐,更显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且不去讲黄沂明的父亲是真走资派还是冤屈的,光是为了解放事业,沂蒙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光是她娘俩无依无靠,没了生活费,眼看年也过不出了,走资派家属的困境,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沉甸甸的心,不知道我的胆子是从哪里来的,我从军用挎包里拿出一支牙膏,慢慢地站在餐车的就餐椅子上,众多的眼光看着我,我又慢慢地打开手中的牙膏后尾,抽出一只小尼龙袋,从袋中取出唯一的一张十元钱:各位,天下知青是一家,大家搭一把手吧。

说完,我走下来,把钱放在黄沂明旁边的餐桌上,又走到乘警身边,看了看他,意思是随你处理吧。乘警也傻了,逃票没钱的变成在捐款了,又慢慢地发现,众多逃票的,不知从哪里变出戏法来,你十元,她五元的,默默地走到黄沂明的身边,放下,无言,回身,餐车里可安静了。

我看到,一名女乘警,把求援的目光,投向这个乘警,瞟向那个乘警,终于,好像是一个当头的说了:各位知青朋友,我们也是职责所在,今天的场面确是很感动人,今天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下不为例,请大家回车厢吧。

一晃三十八年过去了,此情此景,总是常常在我的眼前浮现。

 

(文章选自网上,来源:上海知青网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