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思考中的回憶(續五) 发布日期:2023/7/7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接上期)

十二、回憶與反思

我很感激老天爺對我的眷顧。回顧過去幾十年,在農村的那幾年雖然辛苦,卻實實在在的鍛鍊了我,提昇了我的硬實力,把我敲打成一個硬朗的男人。在香港的幾年我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苦力,也全賴那農村幾年吃的苦頭。在香港結識Ross Munro及至來美後在Mr. Bryan的電腦通訊公司上班,導致我完成了大學工程系教育,到後來進入電腦網通訊行業,成為Cisco認證的CCNP,更讓我進入一個提昇軟實力的軌道。軟硬實力的平衡發展雖然未必能夠導致經濟實力的大長進,穩定的職業起碼能向我提供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雖然在美國四十多年來,沒有成功地發了財, 但我滿足於可以憑工資養一個小康之家,滿足於可以不斷地讀書、學習, 可以有機會長期和不同民族的人民交往、從而進步。 最有意義的,是我在這裡體會著、感受著美國的立國先賢們華盛頓,傑佛遜等創立的這個偉大國家。 特別令我感觸的是,一個白人,社會地位崇高的《時代週刊》香港負責人,居然不會嫌棄,和我這個社會最底層的黃種人苦力交朋友。

國外的種族歧視呢?這對我不能不說是一種震撼。及至到了美國,Mr. Bryan作為老闆,以及從公司的頂級工程師到裝配工,看不出他們有等級的分別。作為一個剛下飛機的亞洲人,闖進了一個高科技公司,在一個說英語,以白人為主的環境裡,我也有受歧視的心理準備。令我驚奇的是:不但沒有歧視,還令我感受到以前在大陸、香港從未感受過的尊重。

我從小在一個國營大廠的環境長大,因為父親職位卑微,遇到廠裏高幹,或是高級工程師的子女們,不期然總會撩撥起我內心的自卑,總覺得他們自自然然地表現著一種滿不在乎的優越感。那些軍幹、高幹子弟就更趾高氣揚了。下鄉以後,農民其實已經是社會的賤民,他們卻總會尋找機會和理由歧視、譏笑那些處境比他們更不堪的“四類分子”。到了美國一年之後,我感慨地總結出:不必再戴著一副面具做人了,和周圍的人是平等的。

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經濟上的突飛猛進,不少像我這樣逃離大陸到了香港、美國的朋友都會問一個問題:現在大陸的人生活都不錯啊,我們當年是不是走錯了一步棋?他們在質疑當年鋌而走險的智慧。這些年我也曾經幾次回大陸旅行訪友。那邊的發展的確日新月異。以前的同學朋友也頗有一些混得相當成功的,有個別在經濟上甚至進入巨富行列。他們中有人也勸誡我:還是大陸好啊,你看我們,甚麼沒有?

我仔細想想,雖然我自己沒有在經濟和物質方面取得較大的成就,但周圍不少偷渡朋友也取得驕人的成績啊。但大多數的,是像我一樣,也能達到衣食無憂的水準。在經濟和物質方面,並不比留在大陸的同輩人差。更重要是,不論那些取得輝煌經濟成就的朋友們,或者是我們這種小康群體,我們的一切,都是憑自己的努力在這種公平社會拼搏、掙扎出來的。以我一個無背景,無關係的白丁而言,在大陸我是不會有出頭之日的。如果我留在那裡不走,此刻頂多也就是月入三千人民幣的退休人士而已。如此算來,我在美國的成就應該算是好一些的。總體而言,當年鋌而走險的傢伙們,不但絲毫沒有後悔的理由,他們還應該為自己當年的智慧和勇氣驕傲。

而且,最最重要的還不僅僅是物質。在西方自由世界,那種精神方面的自由和滿足是意義深遠的。而這種精神方面的滿足,牆內人是沒有體會和感受的,所以也就不覺得它有甚麼價值。

三十多年來,我時刻都在感恩,內心也感受著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滿足。這種滿足,不是區區百萬、千萬的橫財可以比擬的。一切,皆源於當年的覺醒以及成功地出走自由世界。是美國這樣的大國,是西方的人文思想向我提供了改變自己的機會。

中國的文革、下鄉,悔也好,不悔也罷,俱往矣。聰明、樂觀、智慧、勇敢的廣東知青們因地制宜,扭轉頹局,投奔自由,反倒揀了個大便宜, 變成了文革、下鄉的既得利益者。 他們當年拒絕被愚弄的英勇行為展示了人性的輝煌。 歲月,一定會把他們不屈服於命運安排的光輝記錄在歷史上。

(全文完)

 

【作者簡介】潘偉麟,男,廣東江門市67屆初中畢業生。68年下鄉到廣東新會縣。1975年到香港,任職苦力。1979年移民美國。畢業於聖地牙哥州大。在洛杉磯教育辦公室任職網絡工程師。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