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历史档案

跟鄂倫春獵手學打獵,為兩條狗鬧翻 发布日期:2023/7/14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老話說“教會徒弟打師傅”,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老知青李佳田(化名)當年下鄉的時候,跟兩個鄂倫春獵人學打獵,沒想到最後因為兩條狗跟師傅鬧翻了,雙方反目成仇,還動了刀。

李佳田是哈爾濱人,從小就頑皮,喜歡拆裝收音機,當時有名的“紅燈”“熊貓”收音機,他都能拆一遍再裝上,時間長了,自己領悟了不少電器知識。1968年,高中沒畢業的李佳田跟同學一起下鄉,分配到伊春的紅色邊疆農場,這裏靠近小興安嶺,條件比較艱苦。

一到農場,李佳田就趕上了收豆子,城裏的孩子哪幹過如此重的農活,他整日彎腰駝背,幾乎累暈在地裏。

“再這樣下去,非死了不可!”他打起了換工作的主意。趁著中午休息,主動跟連長套近乎,送上一盒煙,編了一套自己當過廚師學徒的故事,嬉皮笑臉說:“我想到食堂去幫忙。”

連長嘿嘿一笑,同意了。李佳田當時沒明白連長的笑意,等到食堂才明白,原來食堂的工作比農活還累。他負責擀面,每天一個人要挑十幾桶水,用胳膊粗的擀麵杖壓面,幹了幾天就受不了了,但是換工作是自己提出的,又不能反悔,只能硬扛了。

人的命,三分打拼,七分運氣。正在李佳田苦悶的時候,機會主動找上了他。1969年春天,全團開春播動員大會,團政委用廣播講話,剛說了幾句,擴音器就不響了,幾百人的會場,光憑嗓子喊肯定不行,必須要擴音器。

團裏的電工半天沒修好,政委一臉不悅。這個時候,台下有職工喊了一句:“找李佳田吧,他給我修過收音機!”

連長趕緊到知青宿舍,把正在打撲克的李佳田拽到了會場。李佳田確實有點能耐,他打開擴音器一看,大功率電子管已經發紅了,斷定有個電阻虛接,原因查明,問題不算大。他很快找到那個電阻,用電烙鐵點了一下,擴音器恢復正常,團政委很高興,拍拍李佳田的肩膀說:“小夥子,可以。”

旁邊的營長立馬接話:“李佳田到營部當電工吧。”從此之後,李佳田算是解放了,再也不用幹重活兒,每天就是騎著摩托在各個連隊跑。當時就那麼幾種電器,也不可能天天壞,所以他每天基本上就是到各個連隊蹭飯吃。

為了給營部改善伙食,營裏雇傭了兩個鄂倫春獵手,兩人是兄弟,姓葛瓦伊爾,大家都叫他們大葛和小葛。大葛和小葛打了動物,比如野豬、犴達罕(駝鹿),肉給農場,皮他們自己留著,農場發給他們錢、子彈和白菜。鄂倫春人不會種地,所以農場的菜是他們最喜歡的報酬。

 PIC1.jpg

葛家兄弟很豪爽,對待所有人都很大方,打了獵物,換了酒,只要知青來訪,一定熱情招待。李佳田慢慢跟葛家兄弟混熟了。農場靠近小興安嶺,這裏平地少,山地多,滿山都是松樹、樺樹和灌木林,野生動物不計其數。鄂倫春人世代在這裏生活,天生就是獵人,他們瀟灑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李佳田,他也想學打獵。

葛家兄弟沒有拒絕,他們給李佳田置辦了一身裝備,比如狐狸皮帽子、麅子皮大衣,還有犴達罕皮靴,這個哈爾濱來的城裏人,搖身一變成了鄂倫春獵人。營部看李佳田平時也沒有什麼活兒,現在跟著葛家兄弟打獵,能給營部多打點肉,索性給他發了一把步槍,讓他兼職打獵去了。

獵人看上去風風光光,可實際上是個辛苦活兒。打獵不能走大路,必須穿山林,有時候為了追獵物,一出去就是好幾天,每天都要在森林中露宿,而且越是寒冬,越是狩獵的最佳時機。李佳田跟著葛家兄弟走遍了小興安嶺的山林,平時出獵時,帶點油餅和碎肉,有火了就烤著吃,沒有火就混著白酒吃。如果打了麅子,可以加一頓“野餐”,葛家兄弟刨開麅子,取出熱肝,直接吃掉,李佳田也跟著吃。

在外打獵,住是個大問題,他們住過開荒人的地營子、采參人的地窖子,葛家兄弟提醒李佳田,住了這些地方,走的時候一定把門鎖好,還要把沒吃完的東西留下,這是森林的規矩,也是打獵人的習慣。

 PIC2.jpg

李佳田很機靈,跟著葛家兄弟學得很快,獵人最重要的技能比如“識蹤”(識別各種動物的足跡)、“碼蹤”(循著足跡追獵),他都稔熟於心。另外,打獵的方法,比如“截溜子”(把群居的獵物分開,逐個消滅)、“切溜子”(縮小包圍圈,消滅成群動物),他也得心應手。經過一個冬天的曆練,李佳田算是出師了,還沒有來得及感謝師傅,他卻有了別的想法。

既然把葛家兄弟拿手的本領學完了,李佳田就不再甘心給對方打下手,想自己單幹,他有武器,有經驗,有技術,唯一缺的就是獵狗。好獵人一定會有一群好獵狗,否則很難有大的收穫。葛家兄弟的獵狗,全都是經過層層曆練的好狗,甚至可以說,葛家兄弟一半的獵獲,都是憑這群狗拼回來的。李佳田打起了這群狗的主意,他有了單幹的心思後,有事沒事就去喂狗,想跟獵狗打好關係,打算葛家兄弟不注意時候偷走幾條。

 PIC3.jpg

有一天,李佳田覺得時機成熟了,就準備牽狗,沒想到被小葛發現了。“你幹什麼!”小葛見李佳田偷偷摸摸把狗牽出狗舍,憤怒地質問。

李佳田不敢答話,只能繼續往前走,小葛搶過一步,擋在李佳田身前,抽出了獵刀。在鄂倫春習俗中,嚴禁亮刀刃,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小葛動刀,可見心中的憤怒。

李佳田也不示弱,同樣抽出獵刀,兩個人咬牙瞪眼,隨時要動手。

大葛適時出現,他大吼一聲,分開了兩人,伸出手指向大路,對李佳田說:“滾。”

李佳田一直挺害怕大葛,也不敢反抗,只能灰頭土臉地回營部,從此之後,他跟葛家兄弟恩斷義絕,再不來往。

離開葛家兄弟,李佳田沒有改邪歸正,他又看上了另一個獵人的狗。這個獵人姓瑪依拉爾,漢姓叫孟,大家都叫他老孟頭。老孟頭的父親是鄂倫春人,母親是達斡爾人,天生具有獵人的基因,也是遠近聞名的老獵手。李佳田沒事就去老孟頭的村子轉悠,想辦法接近老孟頭的狗,偷偷給狗喂肉,時間長了,這些狗都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PIC4.jpg

李佳田見時機成熟,牽走了老孟頭最好的兩條獵狗,然後又找來幾條半大的狗,讓兩條獵狗當頭,訓練其他小一點的狗。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老孟頭最好的兩條狗丟了,他肯定著急,四處打聽後,發現是李佳田給偷走了,他帶著武器,找上了李佳田。

“今天我要把狗帶回去,你要不給,我就跟你拼命!”老孟頭一拉槍栓,端起了武器。

李佳田嬉皮笑臉地說:“老孟頭,你不講理!這狗是我在路上撿的,要不是我帶回來養著,早被知青吃了!”

“我的狗我都認識,它們就是我的狗!”

“這樣吧,我給你出個主意。”李佳田的意思是,兩條老獵狗還放在他這裏,他用這群狗為農場打獵,打的獵物,七成交給農場,三成分給老孟頭,等於說用獵物頂了獵狗的租金。

老孟頭同意了李佳田的提議,後來乾脆跟他一塊打獵,兩個人合作了三個冬天,收穫頗豐。只可惜那兩條最好的老獵狗,最後都被野豬咬死了。

 

(文章照片選自網上,來源:百家號)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