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世界杯
新華社杭州9月29日電題:月滿中秋 情滿亞運 新華社記者岳冉冉、王浩明、馮源 之江兩岸,西子湖上,當杭州亞運會遇上中秋佳節,「月之明,城之韻,會之盛」的精彩畫卷徐徐展開。 (小標題)月之明 中秋之夜,一場細雨過後,一輪圓月衝破雲層,月光飄灑在錢塘江邊、西子湖畔。亞運會大家庭成員們共同仰望、分享同一片皎潔的月光。 這是團圓之月。 中秋之夜,紹興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壘球場座無虛席。當晚,亞運會女子壘球項目超級輪比賽在中國隊和中國台北隊之間打響。 中場休息,伴隨《同愛同在》的旋律,幾十名志願者上演了一段快閃舞蹈。「同呼吸同感受同夢想,同愛同在同分享」,全場觀眾跟隨節奏擺動雙臂,為運動員加油,也為兩岸情誼高歌。 在主持人的帶領下,觀眾同聲喊出「中秋快樂」,現場氣氛達到高潮。「‘團圓’就是最大意義,這兩個字有萬鈞之力。」中國女壘運動員王蘭說,一輪明月下,一片球場上,兩岸運動員在紹興相聚,意義非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圓圓的月餅寓意團圓吉祥,48歲的體操名將丘索維金娜在中秋節這天吃了月餅,她說:「月餅的味道非常好,我很喜歡。」「丘媽」說自己知道中秋節的涵義,在她心中,家庭永遠放第一,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 這是歡聚之月。 在亞運村、主媒體中心,琵琶演奏、賞燈猜謎、製作月餅、體驗書法等活動吸引了不少運動員、記者、志願者參與,不少人拍照留影,發到個人社交賬號,展示中華傳統文化跨越山海的魅力。 李京珉是浙江大學一名韓國留學生,擔任亞運會語言服務志願者。當天,她在主媒體中心參與了投壺、做團扇、猜燈謎等活動。「在韓國我們也過中秋,雖然不吃月餅,但會有一些活動,我感覺就像回家一樣。」 「黎巴嫩沒有中秋節,但我會把在這裡過節的新奇體驗分享出去。」黎巴嫩記者薩利姆·阿瓦達說。 在亞奧理事會大家庭總部飯店,《中秋賞月雅集》活動讓四海賓客沉浸式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浙派古琴《流水》如月光般溫柔流淌,蘇州彈詞《鶯鶯拜月》婉轉悠揚,江南絲竹《水鄉蓮韻》《春江花月夜》綺麗優雅,期間穿插太極、篆香和點茶表演,所有節目濃縮在賞月、咏月、品月、讚月、送月五個篇章。 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席尼爾頓·菲爾赫幾乎沒有停止手機錄影:「我會記住中秋節的。明年這時,無論我在哪,我都能想起今天,我也會努力像今天一樣慶祝這個節日,這是我在中國最美妙的記憶。」 (小標題)城之韻 中秋喜逢亞運,也給杭州市民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 「街坊鄰居都說杭州是三喜臨門:亞運、中秋、國慶。」柴選法在橋西直街生活了70多年,經歷了大運河兩岸由「臟亂差」到「綠富美」的變遷。「這幾天老街上多了不少外國遊客,希望他們會喜歡大運河、拱宸橋。」 在西湖邊的一座公園,馬可·波羅雕像基座上刻著這位旅行家對13世紀末杭州城的印象——「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保潔人員說,最近到這裡打卡的外國人可不少。 杭州賞月要到西湖,形成于南宋時期「西湖十景」中「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兩處景觀。 今年中秋,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推出了限定紀念船票,圖案上除了有山水、明月、嫦娥、金桂、孔明燈,還有一位穿著宋服的乒乓球運動員。設計者說,船票綜合了中秋和亞運元素,希望遊客能感受到「天涯共此時」的浪漫。 中秋之夜,西湖邊的「微笑亭」(志願服務亭)準備了免費月餅,分享給中外遊客。「希望大家在西湖邊多一份團圓的滋味。」志願者烏昕兒說。 「中秋節,從地鐵站往西湖走的遊客很多,上城區清波街道已經組織了志願者,輪流上崗引導人流。」時玉芬大媽就是其中一名志願者,「亞運會在杭州開,我們都是東道主,希望大家玩得開心、玩得安心。」 剪紙、竹雕、刻章、畫臉譜、燈工玻璃……夜幕降臨,西湖附近的武林夜市熙熙攘攘。今年中秋,他們特別推出「匠心夜市」,不少攤戶創作了帶亞運元素的手工藝品,其中有競賽項目圖標的臉譜、吉祥物的剪紙,棕櫚葉的「火炬」最受歡迎。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江山舞認為,中秋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蘊含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文化認同,更是中華民族熱愛生活、情係家國的精神寫照。 「亞運之城杭州迎來中秋,希望大家從西湖山水、亞運場館、市民生活中讀懂中國。」江山舞說。 (小標題)會之盛 一身黑衣,胸前繡著兩條紅龍,來自馬來西亞的武術選手陳思衞向記者行抱拳禮。「我的服裝、抱拳禮,甚至整套武術動作,都在詮釋中華文化的魅力。」 陳思衞說,在馬來西亞,大家在中秋節都吃月餅。「我們穿著中式服裝,進行武術比賽,回到運動員村吃月餅,這樣的體驗很特別,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這個節日。」 中秋象徵團圓、團聚。亞運會不只是競技比拼的舞台,更是其樂融融的聚會。 杭州亞運會,亞奧理事會45個成員全部報名參賽,韓國、蒙古國、巴勒斯坦等國家和地區都派出史上最大規模亞運代表團,超過1.2萬名運動員創下亞運之最。 亞運會賽場不只有金牌,團結、超越的體育精神熠熠生輝。 馬來西亞馬術老將卡比勒·安巴克早在1998年就首次參加了亞運會。經過25年的漫長等待和不懈努力,他終於在自己的第六屆亞運會上贏得金牌。「要一直堅持訓練並不簡單,但我希望能夠一直為我的國家騎下去。」 巴基斯坦網球選手阿基爾·漢則是第七次參加亞運會,他與搭檔庫雷西已經合作了25年。男雙比賽中,兩人雖沒有奪牌,但攜手完成亞運「絕唱」的經歷本身已經足夠珍貴。「這是我們的最後一屆亞運會,我們想把亞運的回憶留給彼此。」阿基爾·漢說。 亞運會不僅讓地區特色項目走進大眾視野,也成為亞洲多彩文化交流互鑒的橋梁。 高配版「老鷹捉小雞」、用腳踢的排球、「智慧的體操」……本次亞運會40個大項中,9個非奧大項各具特色,武術、藤球、板球、卡巴迪、克柔術等項目的設立,充分考慮到其在亞洲地區的普及程度,不僅豐富了競賽內容,更詮釋了亞洲體育多元之美。 杭州亞運會競賽指揮中心新聞發言人朱啟南說:「亞運會為運動員實現夢想提供了支持,為亞洲各地區不同文化在杭州交相輝映、感受奧林匹克精神提供了平台。」 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與家人團聚,感受中華文化的亙古彌新;看亞運賽事,為亞洲健兒加油喝彩。一輪明月下,杭州亞運會讓這個中秋更顯情意綿長。(參與記者:林光耀、夏亮、王君寶、盧羨婷、李典、周萬鵬、許東遠、王安浩維、牛夢彤、段菁菁、李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