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欧盟要闻

美國拋「北溪」爆炸案新說 俄羅斯斥轉移視線 发布日期:2023/3/8 来源: 打印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美國官員7日經由《紐約時報》披露所謂美國政府新近掌握的情報,稱一個親烏克蘭團體是「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泄漏事件的元兇,但表示尚無證據顯示該組織與烏克蘭政府高層有關或受後者指使,同時否認有美國、英國公民牽涉其中。  對此,俄羅斯官方回應說,美德媒體最新報道是在「協同釋放假消息」,美方官員向媒體的所謂「爆料」實為誤導輿論,旨在轉移視線。俄方再次呼籲聯合國就案件展開透明調查。  這張丹麥國防部2022年9月27日發佈的航拍照片顯示的是一處「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新華社發(丹麥國防部供圖)情報無定論  這些美國政府官員不願公開姓名,拒絕向《紐約時報》披露所謂最新情報的性質、獲取手段,或者提供可以用於證實情報可信度的詳細內容,只是說,知情官員就這一情報的「分量」存有分歧,暫時無法作出定論。  美方官員並未披露所謂親烏克蘭組織的具體成員、主要決策人及其背後金主,稱對襲擊者及關聯人員知之甚少,但認為這一情報可能成為今後對「北溪」案展開調查的「突破口」。  按照上述官員的說法,該親烏組織反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成員最有可能是烏克蘭或俄羅斯公民、或持有烏俄雙重國籍,但不是美英公民。此外,沒有證據顯示俄羅斯政府牽涉「北溪」案;炸毀管道的爆炸物最有可能由幾名「潛水老手」安裝,他們沒有軍方或情報界背景,但不排除曾接受官方專業訓練的可能性。  2022年2月24日,車輛從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旁駛過。(新華社記者李東旭攝)  美方暫未掌握證據顯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政府高層與該親烏組織存在關聯,或者有任何烏方官員下令破壞「北溪」管道。  報道說,鋻於情報尚無定論,也存在一種可能性,即破壞行動由一支關聯烏政府或烏軍方的代理人武裝「私下實施」。  去年9月26日,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德國等歐洲國家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系列管道發生爆炸泄漏。各方普遍認為這一事件係「蓄意破壞」。數日後,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開始獨立調查。俄方曾多次呼籲共同調查,遭相關國家拒絕。  這張瑞典海岸警衞隊2022年9月28日發佈的航拍照片顯示的是,「北溪-1」天然氣管道泄漏大量氣體。新華社發(瑞典海岸警衞隊供圖)甩鍋烏克蘭?  瑞典方面牽頭調查的檢察官馬茨·永奎斯特今年2月底說,調查仍在繼續,但他從不認為係俄羅斯炸毀「北溪」,「這不符合邏輯」。  另據多家德國媒體7日報道,德方調查人員已經鎖定一艘有重大嫌疑的遊艇。  按照德媒所述,總部位於波蘭的一家公司把這艘遊艇租給五男一女。這六人均持假護照,國籍不明。這家公司的所有者為兩名烏克蘭人。德方調查人員在船上發現爆炸物痕跡。  《紐約時報》報道,一些美方官員認定,烏克蘭方面有對「北溪」發動襲擊「最符合邏輯的潛在動機」。  這是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美國政府和情報機構認為,烏方決策制定「能見度有限」。儘管烏克蘭深度依賴美國軍事、情報和外交支持,但是烏方官員就軍事行動、特別是針對戰場後方俄羅斯境內目標的行動「並不總向」美方公開。  例如,去年8月俄羅斯知名學者亞歷山大·杜金的女兒達里婭·杜金娜在莫斯科附近遭汽車炸彈爆炸襲擊身亡。烏官方否認介入,但美國情報機構逐步認定,暗殺由烏政府「某一部門」授權。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儘管美歐情報機構圍繞「北溪」爆炸案仍存在巨大認知缺口,調查結論可能對支持烏方的西方聯盟產生深遠影響。任何暗示烏政府直接或間接介入的信息都可能擾亂烏克蘭與德國之間微妙的關係,削弱德國公眾對烏方的支持,同時在歐洲引發反彈,導致西方更難就支持烏克蘭保持團結。  2022年3月24日,工作人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整理美國國旗。(新華社記者張鋮攝)俄斥美誤導  在美方拋出新說法前,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2月上旬發文爆料,稱「北溪」管道係美國情報部門和美軍秘密破壞。美軍人員去年6月利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演習潛入海中安放炸彈,挪威海軍9月投擲聲吶浮標後引爆炸彈。  赫什說,美國情報部門2021年12月就開始策劃破壞「北溪」管線。經過數月謀劃,總統拜登最終拍板。美國政府否認赫什的說法。《紐約時報》7日報道重申美方立場,稱拜登等美國政府高層沒有授權襲擊。  《紐約時報》報道也提及了赫什引作證據之一的拜登相關表態。拜登去年初在白宮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晤後說,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北溪-2」將不復存在,「我們將終結它……我向你保證我們有能力實現」。  這是1月6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克里姆林宮。新華社發(亞歷山大攝)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8日回應說,美德媒體的最新報道是在「協同釋放假消息」,企圖把公眾視線從真正的襲擊元兇身上轉移。俄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7日說:「我很好奇誰允許這樣泄密……答案是那些不想進行合法調查而千方百計轉移受眾對事實關注的人。」  佩斯科夫說:「我方仍未獲准參與調查,僅在數天前從丹麥和瑞典方面獲知相關信息。」他呼籲立即就爆炸案展開「透明調查」。  俄羅斯上月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決議草案,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授權就「北溪」爆炸案進行獨立調查。俄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揚斯基告訴路透社記者,決議草案本月底前定將表決。(海洋)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