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中国电视-《典籍耀中华》第三集:《传世之道》 发布日期:2023/9/7 来源: 打印

纸寿千年,排排书架之上收藏保护着从未断流的中华文明;墨韵万变,张张书页背后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世延续之道。跟随本期《中国电视》,在《典籍耀中华》第三集中探寻典籍里的中华文明传世之道。


图片1.jpg


图片2.jpg


(竺可桢)


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1890年—1974年)通过从古籍中寻找古气候的“蛛丝马迹”,绘制出中国近五千年温度变化曲线——“竺可桢曲线”。对终年冰封的格陵兰岛,外国科学家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得到了格陵兰气温升降图,即“格陵兰曲线”。令人震惊的是,远隔万里的两项研究,得出的曲线竟然大致相同。竺可桢从浩瀚的古籍典藏中寻找物候变迁的信息,创立了自成一派的研究气候变化规律的方法,说明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极富价值。40多年前,面对前辈竺可桢开创的研究方法,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专家张德二对中国历史气候文献记录进行系统整理,2004年12月,《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终于问世。

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肆虐,全球都没有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中国也开始寻找对抗疟疾的有效药物。从小就喜爱翻看医书的药学家屠呦呦在对历代药物文献进行梳理时,注意到了青蒿。


图片3.jpg


(《肘后备急方》)


中国古代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国古人“绞汁”的用法令屠呦呦敏锐地意识到,青蒿中的有效成分跟提取温度也许有关系。她决定改变方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来提取药物,而提取青蒿素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探索性工作。如今,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从中华典籍中获取灵感,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这也是中国医药在传承传统中医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发展。

2022年7月23日,保藏、展示国家版本资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顺利落成。中国国家版本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和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中央总馆及三个分馆分布在神州大地的东西南北,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确保了中华版本免遭损毁,永久安全保藏。


图片.jpg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典籍耀中华》更多精彩内容:

第三集:https://yspapp.cn/1kzp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