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中国电视-寻古中国|《玉石记》第四集:玉琢华章 发布日期:2023/9/13 来源: 打印

制玉之道,贵在琢磨。玉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玉器本身的雕琢工艺,不仅在视觉和细节上带给人们美妙感受,更在中国古人的手上拥有无限可能。《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寻古中国·玉石记》第四集《玉琢华章》,探寻6000年—4000年前,玉器的设计有多天马行空,琢玉技术多么难以置信!


图片1.png


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是长江下游史前玉文化的杰出代表。几十年来,凌家滩遗址已出土1100多件玉器。2022年,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一个祭祀坑,并发掘出一件史无前例的玉器“孤品”——龙首形玉器。这件玉器长约11厘米,只见它的头部像猪首或龙首,身体修长,尾部为尖锥形,呈昂首挺立的姿态。


图片2.png


(凌家滩遗址最新发现出土玉器)


凌家滩遗址有一座“首领之墓”,在这座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组合玉器——玉版玉龟。玉版上的神秘纹样引发多种解读,其中心刻画的八角星纹更是扑朔迷离。有观点认为八角星纹像太阳,指引着先民举目仰望,代表着先民对宇宙的认知。而在凌家滩和距其一千多公里外的辽宁省牛河梁遗址,分别出土了两件相同姿势的玉人。难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当文明的曙光照耀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之上,各地先民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通过对玉的雕琢与使用,赋予中华文明以绚烂的色彩。


图片3.png


(凌家滩遗址和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人)


1976年,商代王后妇好的墓葬被考古发掘。在她的墓葬中有一件凤鸟形状的玉器。而出土于山东省临朐(qú)县西朱封龙山文化遗址的镶嵌绿松石玉笄,也将龙山玉文化的镂雕和镶嵌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多件玉器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6000年—4000年前,中国先民对信仰的追求,对生命的想象以及制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跨越千山万水的传递和交流互鉴,使得宛如星辰的玉文化彼此交融、交相辉映。


图片.jpg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寻古中国》更多精彩内容:

寻古中国|《玉石记》第四集:玉琢华章:https://yspapp.cn/1ehB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