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稻米,全世界近半数人口赖以为生的主粮,孕育出以“稻作”命名的文明。然而考古发现表明,稻谷在一万多年前还只是水边野草的种子。草籽如何进化成人类的主粮?又是什么人最早开始种植水稻呢?《寻古中国·稻谷记》第一集《一眼万年》讲述一万多年前,中华远古先民开辟洪荒,驯化栽培水稻,掀开人类发展稻作农业的历史帷幕。《中国电视》邀您共赏。
考古人员在中国江西省万年县东南部发现了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其文化堆积层最底层的陶片可以追溯至大约两万年前。
陶器作为蒸煮炊具出现,是否意味着先民发现了第三类食物?植物考古学家遗址距今一万多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叫“植硅体”的微小颗粒。尤其是当时间推进到距今12000年前后时,野生稻植硅体中看上去拥有更多“鱼鳞状”的纹络——这恰恰是栽培稻植硅体的一个标志。
在中国浙江省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1处。考古人员借助电子器材,找到了一粒上山遗址出土的一万年前的炭化稻米——目前已知最早的栽培稻化石!
(炭化稻 上山遗址出土)
考古人员在上山遗址文化堆积层中,发现了栽培稻植硅体以及用于收割水稻的石镰,还在很多陶器中都发现了用来加固陶胎的稻壳遗存,而大量形态各异的陶器似乎分别对应着谷物的加工、食用和储藏……种种发现都在佐证一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开始有规模地驯化水稻,并且普遍食用的事实。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寻古中国》更多精彩内容:
寻古中国|《稻谷记》第一集:一望万年:https://yspapp.cn/1j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