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中国电视-寻古中国|《稻谷记》第二集:晨曦寻稻 发布日期:2023/9/14 来源: 打印

距今8000年前后,从东海之滨到江淮两岸,禾苗生长,农耕孕育。中国先民们原本的采集渔猎生活,如何被稻谷晕染出新的底色?从向自然索取到主动创造,他们又经历了哪些改变?《中国电视》邀您共赏《寻古中国·稻谷记》第二集《晨曦寻稻》,追寻8000年前稻谷的踪迹,探究小小稻谷如何催生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引发一系列奇妙的改变。


图片1.jpg


位于中国浙江余姚的井头山遗址是典型的海洋贝丘遗址。自古以来,海边的人们便以海为田,靠海吃海。随着一块有稻米残留物的陶片出土,海岸先民也在食用稻米的猜想得到证实。


图片2.png


(炊具三件套 跨湖桥遗址出土)


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萧山的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内,陈列着三件套复合式的炊具,分别是支架、陶釜以及最早的甑。中国先民发现了蒸汽可以烹饪食物的秘密,制造出 “蒸锅”的鼻祖——甑(zèng),它蒸出了8000年前的“甑子饭”。

在地处淮河流域的河南舞阳,以小麦为首的旱地作物是当地人一日三餐的主粮。大多数舞阳人并不知晓,距今8000年前后,此地先民的陶罐里,盛放的是另一种口粮。

在位于舞阳的贾湖遗址,考古工作者将灰坑里采集的土样放入水中,很快便有大量炭化颗粒浮出水面。这些外观相似、数量众多的植物遗骸,正是贾湖先民的食粮——稻谷。8000年前的贾湖,稻作农业已如春芽破土,生机盎然。


图片.jpg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寻古中国》更多精彩内容:

寻古中国|《稻谷记》第二集:晨曦寻稻:https://yspapp.cn/1k6M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