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中国电视-《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冬至篇 发布日期:2023/12/22 来源: 打印


数九寒冬,“冬至”已至。在北半球的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时至冬至,也标志着北方地区即将进入寒冷的时节。数九由此开始,九九八十一天后,九尽桃花开。

IMG_3849.PNG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中国北方吃饺子的习俗,而这次请大家跟随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一起去中国南方的福建省泉州市,看看那里的冬至习俗有什么特别之处吧!


IMG_3853.JPG


在冬至节气,拜宗祠成为了闽南人必不可少的纪念活动。“冬至不回家无祖”

也体现了他们对冬至团圆的重视。身处世界各地的闽南儿女在这一天归国返乡,围炉重聚,一曲南音版的《百鸟归巢》更是道出了浓浓的思乡之音。


IMG_3848.PNG


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南音,由中原移民传入泉州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不断发展流传,形成了独特的中原古乐遗韵。如今最常见的南音乐队组合一般有五人标配,由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乐器组成。

IMG_3850.PNG

洞箫又称“尺八”,身材矮小、声音圆润优美;二弦与二胡不同,它的声音更为柔和温润;三弦鼓形体为近似圆边的方形,声音沉稳浑厚,发挥稳定和谐的作用;南音琵琶,演奏时需横抱,声音可低沉淳厚,可柔和明亮,还可高亢清脆;南音拍板,由五块木制作而成,在演奏时男生女生的握拍板姿势也不相同......五种乐器相互制约又互相和谐。

IMG_3851.PNG

南音从中原腹地走来又扎根泉州,随着闽南人传播于世界各地,并成为了他们独有的精神纽带。百鸟归巢,游子返乡,闽南人在冬至这一天用南音寄托思乡的心情。

IMG_3852.PNG

闽南文化博大精深,饮食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冬至这天要吃“冬至丸”,用红、白两种颜色的糯米面团搓成两种颜色的小团子,搓完剩下的面团捏成“小鸡”、“小狗”等动物的造型,也称“鸡母狗仔”,寓意年年有余。

IMG_3854.PNG

除了“冬至丸”,冬至的餐桌上还会多增几道补身的大菜。润饼菜是闽南人的思乡菜,之所以在冬至食用润饼菜,不仅是因为各式鲜甜蔬菜能激活味蕾,人们还想借由润饼菜所蕴含的“包金包银”之意,来祝福围桌相聚的亲朋们能够财源广进,冬至过后日子过得称心如意。

南音寄相思,舌尖暖人心。关注《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冬至篇,共同寻找属于你我记忆中的温暖!

6382734965135264071443038.jpg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Igw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