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冬至,它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这一天,无论南方北方,华夏大地上的人们都要早早归家。灯火阑珊时,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团圆饭,从胃到心,温暖每个人。

广府人过冬至尤为隆重,素有“肥冬瘦年”之说。冬至这天,广府人在祭拜神祇之后,会和家里人来一顿丰盛的冬季进补大餐,通常有烧腊、腊味糯米饭或打边炉、汤圆等。

冬至当日,广东佛山人会一早准备菜肴果品祭拜祖先,还会蒸“松糕”,取其高升大发的好意头。而中山市小榄镇自古盛产菊花,他们用菊花瓣做成馅料包进汤圆里,再把汤圆捏成橄榄型,起名“水榄”,所以冬至时小榄人有吃“水榄”的习俗。

客家人的饮食深受中原影响。广东梅州的客家人认为,在寒冷的冬至时节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煮酒,不仅驱寒还能滋补身体。此外,这天酿造娘酒也是梅州地区传承千年的重要习俗。

闽南人也重视冬至,在这里,冬至也叫冬节。冬节前,家家户户忙着磨米浆。妇女们会将一个大簸箕摆在厅堂,把滤干的米浆揉成团,大家围坐一起有说有笑地搓起小丸子。小丸子加糖、红枣煮好后会变得白白胖胖的,口感香甜软糯,全家老少都爱吃。冬节吃的小丸子叫“冬节圆”,寓意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同属闽南文化圈的潮汕地区,冬至同样要吃“冬节圆”。民间有“冬节圆,吃完就过年”的说法,表示过了冬至就长一岁了。在冬至头一天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搓捏糯米丸子,搓得越是大大小小参差不齐越好,名为“公孙父子圆”,是男女老少和睦圆满的象征。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上两粒,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以此表示对用物、农具和家畜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祈求一切事物圆满顺利的美好祝愿。

在大众心中,冬至就是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团圆节。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寒天。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完九个“九”,春天也就悄然来了。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方言这么美》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I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