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中国电视--《成语探华夏》:主创分享 发布日期:2025/4/24 来源: 打印

让古老成语“活”在当下。《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成语探华夏》,一同倾听主创团队的创作感悟:


图片1.jpg


(孔媛媛 康辉)


数据显示,18-35岁的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呈现上升趋势。他们有全社会最活跃的传播、消费和评价能力,但他们更倾向于轻松、互动、有参与感的表达方式。基于这一观察,我们决定打破传统文化节目的固有模式,采用融合创新手法,让成语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


图片2.png


首先,是明确节目对成语文化的理解,这就是我们要探的“源”。我们把成语分三个方面把握:1、成语是文化传承可“随身携带”的“袖珍密码本”。成语浓缩了先秦典籍、历史典故、哲学思想,如“愚公移山”弘扬奋斗精神,“上善若水”体现思想智慧,“胡服骑射”彰显改革追求。每个成语都是文化基因的活化石,保存着中华文明的集体记忆。2、成语体现了中国语言表达的“核心逻辑”。四字格结构实现语义最大化压缩,如“纲举目张”以渔网意象揭示方法论,“疱丁解牛”用解剖场景隐喻专业境界。这种高密度表达在信息时代尤显珍贵,像今天的很多新造词汇如“信息茧房”“硬核操作”等,仍沿袭的是成语的构词逻辑。3、成语体现中国人价值判断和审美追求,如“杞人忧天”批判过度忧虑、“刻舟求剑”抨击固化思维、“司空见惯”则讽刺习以为常。千万条成语构建起完整的认知框架,可讽刺、可自省、可警示。


图片3.png


明确了文化内涵,我们更有信心向技术要效果。《成语探华夏》充分尝试了VR、AR虚拟与现实穿梭、视听大模型 、AIGC 技术等前沿技术手段,打造了极富视觉表现力和文化意象的舞台空间,生动再现成语典故的历史场景,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AI与成语的 “珠联璧合”:大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这些需要丰富想象力的远古神话,小到退避三舍、围魏救赵这些战争场面成语的诠释,我们采取“全貌纵览用AI、细节展示用实拍”的呈现方式,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且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成本。


图片4.png


图片.jpg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成语探华夏》更多精彩内容:

第六集: https://www.yspapp.cn/3aGq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