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中国电视-《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 发布日期:2023/6/8 来源: 打印

本期《中国电视》中,《非遗里的中国》主持人撒贝宁与嘉宾团来到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淮剧小镇,走入山水庭园,相遇多个极具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水韵吴风。


图片1.jpg


这些非遗技艺中,有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也有绒花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还有地方色彩浓郁的淮剧、大丰瓷刻以及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等。得益于传承人的守护与代代相传,如今,这些技艺不仅浸润着江苏这片土地的独特历史文化,还蕴藏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解读。

58个人用时3年绣成苏绣作品《西出长安》,这是苏绣从工艺品演变成艺术品的一处注脚,两根针、两个绣工聚精会神中依靠熟练完美的配合才能制作完成双面异色绣品,他们让苏绣变成了国礼。而当传统苏绣和创新技术结合,会有怎样令人惊奇的际遇?有了SMA记忆金属的加持,仅靠触摸苏绣便有了花会开、蝶会舞的“魔法”,从平面二维绣品摇身一变为立体动态绣品,世界第一幅动态交互苏绣作品应运而生。


图片2.jpg


500张捶打好的金箔厚度仅仅等同于一根头发。从25毫米厚的黄金,变为0.0001毫米厚的金箔,中间需要无数次的锤打压制,从0.02毫米厚粗压条,到0.01毫米厚的半精压到0.0003毫米厚的金开子,然后还要继续锻打,才能完成金箔制作,这其中还有一道核心制作工艺,就是把金箔用鹅毛伴着口风挑入柔软细致的毛胎纸内,完成这一动作不仅对鹅毛的挑选大有讲究,对技艺、环境的要求也都很高,须得平心静气、调节气息,在均匀的呼吸之间方能完成。


图片3.jpg


紫砂也叫“五色土”,可通过不同紫砂原矿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颜色。吕氏绞泥为紫砂壶设计和创新增添了新元素,形成了风格、样式不一的特色。繁复精湛、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形成了紫砂“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姿百态的器型,生发出“美以致用,和而不同”的中华美学。


图片4.jpg


图片.jpg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非遗里的中国》更多精彩内容:

江苏篇:https://yspapp.cn/12hX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