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开明王朝——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船棺葬的神秘面纱在四川成都平原系列考古中揭开,中国古人为何以船形做棺?船棺葬能否破解古蜀文明的历史谜团?《中国电视》邀您收看《寻古中国·古蜀记》第五集《再续华彩》,在丰富精美的文物遗存中,进一步感悟古蜀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2000年7月29日,在中国成都市青羊区商业街,几段大型乌木出现在工地上,考古学家确认是一处船棺葬。船棺是一种独木舟形的棺木葬具。商业街船棺葬墓坑内平行排列着17具棺木,其中4具是大型船棺,最大的长18.8米、直径约1.7米,棺木之下还有15排枕木铺垫,这一发现在中国国内尚属首次。
(船棺)
考古人员对比分析发现,商业街大墓年代约为公元前400年,大致处于春秋晚,战国早期,此时正是古蜀国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末期。《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开明王或由于某个重要事件或为了部族的生存和发展,决定将都城迁往成都,迁都后随即效仿中原礼制,在古蜀建立起宗庙礼乐制度。
(神秘的“巴蜀图语”)
2015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湾镇双元村一处由270座墓葬组成的墓葬群在此发现,其年代横跨春秋和战国时期,编号M154的船棺葬等级最高。商业街船棺葬与双元村M154大墓年代相似、规格相当,也都无法确定墓主姓名。但蜀地高等级贵族这一身份确认无疑,从规模宏大的墓坑到气势雄伟的地面建筑,从精美的随葬器物到神秘的“巴蜀图语”,都见证着古蜀开明王迁都成都后效仿中原礼制,建立宗庙礼乐制度等成果,向世人展示着蜀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寻古中国》更多精彩内容:
《古蜀记》第五集《再续华彩》: https://yspapp.cn/1a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