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國電視 - 國際日報

中国电视-《长江之歌(文明篇)》:第二集文化之江 发布日期:2023/7/4 来源: 打印

长江流域撑起了中国文学的半壁江山,在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创作方面,更是做出了卓越贡献。跟随本期《中国电视》,在《长江之歌(文明篇)》第二集,从长江边一首古老的歌谣开始,以人文视角审视长江流域的千年文脉。


图片1.jpg


楚,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南方第一大国,越,是先秦时期(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国南方一个族系。《越人歌》是中国最早的译诗(越语翻译成楚语),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以屈原为代表所创制的《楚辞》,代表着长江流域的楚地文学,吸取了大量民间歌谣内容。屈原生于长江上游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湖北秭归。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那一年五月初五,屈原抱石自沉于长江支流汨罗江,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由此而来。相传,屈原身投汨罗江的消息传到家乡秭归,妹妹屈幺姑悲伤不已,划起小舟沿江为屈原招魂,当地百姓也纷纷开船下水,祈祷屈原魂兮归来。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蒿菖蒲、扎香袋、办诗会……这些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图片2.jpg


(湖北秭归屈原祠)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民俗文化,也传播到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亚洲多个国家。虽然各国的风俗不同,但是人类祈求平安健康的心愿,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从未改变过。

此外,长江流域的戏曲百花齐放,书画艺术自成体系、成就突出。千百年来,长江流域得地利之便,开风气之先,书写中华民族恢宏史诗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图片.jpg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长江之歌(文明篇)》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bgH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