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青島 - 國際日報

青岛: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春天般的温暖 发布日期:2025/3/5 来源: 打印

4.jpeg

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春天般的温暖

“大爱青岛”已拥有248万余名注册志愿者

为老为小、植绿护绿、助农便民……春日里,青岛处处活跃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雷锋精神激发着人们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力量,一张张“雷锋面孔”、一抹抹暖心“志愿红”出现在大街小巷,温暖着这座城市。

今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日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宣传部印发通知,在全市开展“3·5”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学雷锋做志愿 服务改革建新功”为主题,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宣传宣讲中弘扬雷锋精神,在凝聚服务群众、服务新兴领域、服务社会治理中开展志愿服务,更好推动改革发展建新功,将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1.png

山东省暨青岛市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启动,学生们积极参与文明实践互动体验。 张鹰 摄

微光成炬,志愿同行。近年来,青岛聚焦新时代志愿服务使命任务,着力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匹配城市发展战略、融入基层治理、服务百姓民生的新路径,不断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发展。截至目前,青岛已有注册志愿者248万余名,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7万余个,持续擦亮“大爱青岛 志愿之城”服务品牌,全市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向纵深拓展,志愿服务效能日益凸显。

着力抓队伍,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体系。青岛建立由29个市直部门(单位)组成的志愿服务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分专业、分领域建立以党员志愿者为核心的23支市级志愿服务总队,区(市)、镇(街道)、村(社区)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本级志愿服务分队、大队、小队,形成队伍体系四级覆盖。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窗口单位等,因地制宜设置志愿服务宣讲、文艺、科普等阵地。市社保中心建成“暖心社保志愿服务站”,常态化开展社保咨询、帮办代办、适老服务、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着力搭平台,持续提升志愿服务项目质量。加强校地合作、校社合作,市委社会工作部与青岛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胶州市、莱西市分别与驻地高校共建成立胶州社会工作学院、莱西市社会工作赋能中心,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分级分类抓好各行业各领域志愿者和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实训,着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组织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科学设置类别、严密组织评选、跟踪督导培育,从322个参赛项目中评选出35个获奖项目,9个项目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市南区湛山社区等4个社区入选全国试点。

着力优服务,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实施志愿服务“一老一小一新”专项行动,组织社区工作者、社工、志愿者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摸清现实需求,分三大类15个具体项目,面向全市招募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队伍,重点从历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省级及以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奖项目和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优秀会员单位中筛选,同时优先从志愿服务工作基础较好,村(社区)“两委”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力较强,辖区内老年人、青少年和新就业群体数量较多的社区中选取88个落地社区,印发《志愿服务“一老一小一新”专项行动实施指南》,组织召开志愿服务“一老一小一新”专项行动项目对接会,积极匹配社会资源,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精准触达。聚焦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实施重点项目3000余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青岛地铁2号线“进阶” 从“雷锋站”到“雷锋线”

全国首条“轨道上的雷锋线”打造满一年,“一站一特色”服务体系传递温暖幸福

青岛地铁2号线运营开通7年,共运送乘客5.57亿人次,平均每天有近30万人乘坐,是名副其实的“骨干线”。作为广大乘客心中的优质服务线,地铁2号线乘客满意度连续7年保持“非常满意”水平,市级服务质量评价4年蝉联线网第一。在这里,行动不便有人主动搀扶,身体不适有人提供帮助,危急关头有人挺身而出……一桩桩、一件件小事让新时代雷锋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2024年3月5日,青岛地铁2号线正式升级为“学雷锋实践线”,成为青岛地铁打造的全国首条“轨道上的雷锋线”。如今一年过去了,这条地铁线又有什么新故事?

从“雷锋站”到“雷锋线”

2017年3月,李村站启动“学雷锋”活动,在节假日为乘客提供热水、针线包、急救箱、休息椅、线路指引卡等温馨的个性化服务。一天,车站收到了一封长长的来信,写信的人是一位经常乘坐地铁的特殊乘客,信中他感谢青岛地铁为他的轮椅接轨了畅达的梦,感恩每次在李村站享受到的温暖关怀,他写道:“李村站就是雷锋驿站。”

乘客的来信让全站上下受到了鼓舞与振奋,一个想法也在李村站里悄然萌生——车站全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练本领、勤奋斗,将雷锋精神播撒在车站的每一个角落,将车站打造成“雷锋驿站”。后来,李村站发展成为青岛首座“雷锋车站”。在其辐射带动下,台东站、麦岛站、石老人浴场站3座车站紧跟步伐,相继成立“雷锋分站”,形成了“一站一特色”的服务体系。历经多年积累和沉淀,凝练形成“青锋暖行”服务品牌,以雷锋精神为引领,传递温暖与幸福,携手共筑城市文明新风尚。

各分站深刻领悟“青锋暖行”服务内涵,深入了解乘客多元化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聚焦演唱会、啤酒节期间市民游客诉求,精心准备“便携水袋”“暖行歌词本”“青锋暖行限定纪念卡”等,在站内设置醒酒区,配置多语种服务队并放置翻译机,生动展现了不断创新、勇于担当的品牌形象。

4天打通无障碍幸福路

2024年10月,“青锋暖行”队员接到热心乘客反映,高雄路站无障碍电梯出入口附近加装有导流设施,妨碍使用轮椅、婴儿车、手推车的特需人群出行。队员刘锟第一时间到现场走访,心里很不是滋味。“导流设施是为乘客安全出行负责的,不该成为出行的阻碍。”刘锟说。

车站联系实际,克服电梯附近土地归属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的困难,协调相关各方,最终采用拆除原有的导流设施,将直梯左前方的台阶改建为无障碍坡道,并铺设扶手栏杆的改造方式,仅用时4天,一条崭新的无障碍坡道便建成投用,极大地方便了特需乘客出行。

以乘客诉求为导向,地铁2号线的户外直梯改造、燕儿岛路站瓷砖墙面整改等多项民生技术改造项目相继落地,广大员工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与乘客同心、共情,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乘车环境。

危急关头,有人能出手敢出手

“我真的不敢想,如果当时地铁工作人员晚来一会儿,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谈起在地铁站里发生的那一幕,乘客张女士仍心有余悸。当天,张女士和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乘坐地铁2号线,在走到利津路站厅通往站台的楼梯中间时,孩子突然被异物卡住喉咙,情况紧急,她一下慌了神,只能大声呼喊。

正在巡视的站台岗王晓洁听到乘客呼救,迅速冲了过来。在第一时间辅助拍打后背但效果不佳后,王晓洁果断使用海姆立克法救助。一下、两下、三下……2分钟后,孩子终于将异物吐出,由于憋气而涨紫的脸也慢慢恢复正常,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得益于平日里对急救技能的千锤百炼,当紧急时刻来临时,我发现它已经成了我们的本能。”王晓洁如是说。地铁2号线全线各车站均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设备使用、应急场景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已经实现无死角覆盖,真正做到让员工关键时刻能出手、敢出手,为乘客构筑起一道生命的屏障。线路先后涌现出20名市区级见义勇为先进典型人物,累计发生各类暖心事迹2万余次。

彻夜守候,“轨道上的雷锋线”提供优质服务

“这是我看到过最温暖的一个新年日出,我要给青岛地铁的优质服务点赞。”来自江苏的大学生小林在网上留言。跨年夜,“石老人浴场跨年”“地铁站内等待看日出”等话题冲上微博、抖音同城热搜双料“榜一”,当天共有18.8万人选择地铁出行,石老人浴场站在经历了数个小时的大客流考验后,选择了彻夜开放。

2.png

石老人浴场站内,“红马甲”的地铁站务人员夜间为乘客递上热水。

1月1日凌晨2点,跨年活动余温尚存,车站附近营业商铺早已座无虚席,成百上千不愿散去的人聚在一起,期待着新年海平面上的第一次日出。由于临海气温较低,石老人浴场站选择不关站,并免费提供座椅、热水和暖贴等御寒物品,让300余名乘客度过了温暖的一夜。

“轨道上的雷锋线”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肩负着青岛地铁“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的初心使命。时至今日,它已不单单是一条单纯的地铁线路,更是传递雷锋精神的桥梁。未来,青岛地铁将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乘客提供更便利、更满意的出行体验,将地铁站打造为一个个社会服务点,不断传递温暖和幸福,让雷锋精神沿着地铁线在城市流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3.jpeg

青岛日报2025年3月5日6版

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