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青島 - 國際日報
岛城涌现文娱创意新空间,刷新城市文化公共界面
内容型生长:街区里的宝藏“小店”
坐标青岛,让你感慨“要是住这儿就好了”的街区在哪里?
去新都心听爵士乐,去台东邂逅脱口秀,去上街里寻觅嘻哈文化,或是去香港花园体验社区风格夜生活……随着“小红书”成为年轻人的旅行指南,越来越多的青岛宝藏小店“藏”不住了。在爬山、赶海、挖蛤蜊等“经典款”文旅场景之外,内容型文化空间日渐成为新兴消费的热门品类。这些“小店”根植于社区之中,本地脱口秀、方言说唱、文史沙龙、疗愈型戏剧、养成式偶像秀场、小众打击乐艺术节……玩法越是青岛,越有知音循着小红书挨户寻来。
2023年至今的两年间,“小店”这种内容型艺术空间在青岛迅速崛起,它们一方面来自本地文化的滋养而萌生,同时也受到了大型演艺活动的催化,像是里院喜剧节、《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中国说唱巅峰对决”相继落地青岛,对本地单口喜剧业态带来了显著提升;诗歌节、FIRST影展主动放映、私人读书会也带动了学术型酒吧的人气。得益于各个街区租金优惠、演出审批扶持,内容型空间的文化影响力也在日趋扩大。
起源于伦敦的“London Walks”近年来发展成“城市漫步”,看似随性的游走邂逅背后是对城市文化的信心:人文底蕴、历史风貌、生活质感,就藏在某个社区“小店”中。“小店”并非网红店,“小店”主理人也不是“流量爱好者”,它倡导平价、亲民,营造富有社区属性的公共界面,主打自然萌生。内容型艺术空间将以最大的诚意献给市民和游客,“小店”如春草,举步即可抵达。
一曲爵士,钩沉音乐史
晚8点,室外飘起细雨,萨克斯演奏家邢晓光和他的爵士三重奏登上了新都心“又见空间”的舞台。
那晚气氛不一样,上海爵士乐手陈时雨带着小号赶来,乐迷现场见证了两地爵士音乐人之间的即兴配合和切磋,旋律之间的呈递、复现、缠绕愈加精彩。演出下半场,青岛两位爵士钢琴家张隽豪、夏侯倩文加入演出,舞台上瞬间变成了六人大乐队,一场爵士乐狂欢延伸至午夜。
在中山路Punch House谢幕之后,青岛“又见空间”和济南“木房子”成为省内仅有的两家爵士乐主题店。邢晓光既是音乐人也是音乐史爱好者,“爵士在青岛出现的时间和青岛开埠时间差不多,青岛在国内和亚洲算是最早引入爵士乐的城市之一,略晚于上海。我们在青岛市档案馆、1907光影俱乐部能找到上世纪初的青岛爵士乐演出老照片,当时主要是欧洲乐手、东南亚乐手和上海来的巡演乐手。改革开放后,爵士乐重新发展,青岛的老建筑、老街道与爵士乐同龄,我们的啤酒、建筑和音乐跟爵士乐有很多文化交集,组成了有机的音乐氛围。”
刚刚结束了济南演出,陈时雨冒雪赶到青岛,就是为了体验当地的爵士乐氛围。“对爵士乐音乐人来说,到处历练的好处很多。和不同的乐队合作,从乐曲开始感觉就不一样。有的乐手演奏比较公式化,有的乐手独奏时会先来段即兴,这就需要配合默契。”陈时雨说,“我学爵士就是因为它有创意,可以组合不同的音乐元素,很有意思。”
从纺织谷搬到新都心,主理人孙菲把“又见空间”定位为爵士乐主题酒吧。“一般人玩音乐,开始都喜欢流行、摇滚,到30岁之后自然而然开始听布鲁斯,慢慢就接触到爵士了。来我们这儿的观众一部分是通过小红书找过来的,有的是图新鲜,也有真正懂爵士、欣赏水平高的专业观众。有些发烧友还会带乐器来参加即兴表演。”孙菲总结了新都心的优势,“这里交通便利,房租便宜,尤其这种开放式开间非常有吸引力。预计两年左右,这里会汇聚成规模的爵士乐迷。”
方言说唱,“野馄饨”之味
三江里,上街里颇有文艺范的巷子。去年,音乐人臧兆星发起了新兴厂牌DAO(“Dawn and Ocean”,黎明之海)。作为厂牌线下空间,他在三江里以“Dawn and Ocean”之名开了一家小小的店面,店里有黑胶唱片、厂牌周边、艺术文创。“我们还想在这里搞个小小的音乐现场,能容纳15到20个人,给新音乐人一个展示的机会。只要他们有三首原创作品,哪怕表演15分钟也行,主要是帮他们录制影像,发到视频平台上。”臧兆星说。
在三江里有一家以“Dawn and Ocean”之名开的一家小小店面,店里有黑胶唱片、厂牌周边、艺术文创。 王 雷 摄
臧兆星跟老城很有渊源,“我小时候住在沂水路,离三江里就五分钟距离,还跟着家人去黄岛路买菜。这里以前就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地方,生活气息浓,大家过得挺融洽。现在,虽然街区样子还在,但内核和以前不一样了。”
在DAO周围,主打黑胶文化的No.66超级音乐工厂、马虎喜剧、22世纪音乐厅、青岛曲艺社等构建了上街里文化生态。在老城区做一个时尚音乐小店,臧兆星参照了成都明堂唱片的案例,“明堂在成都玉林区有个线下店‘明堂士多’,店在街角,周围都是生活区,住着很多本地人。他们做社区生意,店里有黑胶、酒、文创产品,就算有人不喜欢hiphop和音乐,进去喝口酒也能玩得开心。上街里以前是最市井、人最多的地方,希望以后有音乐人来青岛,不管名气大小,都能在这玩一玩,把这儿当成一个文化据点。”
Dawn and Ocean正在播放揽佬的《八方来财》,这位客家说唱歌手今年突然爆红,也让方言说唱再次回到了歌迷视野。DAO早先发布了一首《野馄饨》,鲜明的青岛特色让乐迷耳目一新。“以前,大家觉得方言歌曲太土了,当时《挖蛤蜊》出现的时候被认为是搞笑歌曲,但现在看来,方言歌曲的本地味道更正、传递的文化信息更完整。《野馄饨》里有青岛话的元素,从flow、唱腔到内容都有了迭代。”臧兆星强调,“我们成立厂牌的时候定了个主题,就是用音乐表达城市,城市也是我们个人的体现。只有站在青岛、喊出青岛,我们的音乐才更有价值。”
22世界音乐厅院内的打击乐表演。 王 雷 摄
街区互联,充实内容密度
2023年6月,上客喜剧台东小剧场正式开业,首家扎根台东的单口喜剧俱乐部正式亮相,这种150-200人左右的演艺新空间顿时俘获了年轻观众。不到两年,台东已经成为脱口秀俱乐部必争之地,摩脱喜剧、蛤蜊喜剧相继落地,上客喜剧新店也拓展至李沧、西海岸。
“上客”主理人杜金岭表示:“每天的客人一半是游客,一半是本地年轻人,大家原先来台东的话可能就是吃、喝、玩,但是不知道怎么‘乐’。现在,大家的选择足够多了,各家也在拓展新店,让艺人流动起来。”随着喜剧厂牌落地,即兴喜剧、漫才、Sketch等新品类纷纷涌现,耿师傅、刀刀、王粲等岛城喜剧人也聚拢了不少粉丝,台东的笑声密度太高了。
就音乐氛围而言,台东也不遑多让。先锋爵士音乐人李增辉的工作室落地大悦城“汐空间”,同样处于大悦城的Livehouse“DOWNTOWN”、音乐吧“谷底”、音乐厂牌“Rough”构建了丰富多元的音乐空间。从即兴戏剧、偶像养成类演出、古琴音乐会到电子乐演出,台东街区的“小店”凭借内容型生长形成了文化生态,聚集了国际艺术年展、青未社区、青年影展等品牌长期驻扎;喜剧俱乐部、音乐工作室、livehouse、独立书店等业态通联蔓延,孕育了生机勃勃的文艺生态圈。
位于江西路的“逗比特”则是香港花园一带潮流青年的据点。创始人黄子文本身也是设计师、动漫爱好者,对逗比特的定位是社区友好型街头文化“课堂”。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容纳了黑胶、打碟、剑玉、卡牌、动漫等多个玩法,四年来,这里形成了“同学聚会”的同好气氛。“店里有四个酒头,有DJ搓碟,有个小角落可以freestyle,周边人各干各的。我们欢迎新人加入,这个店设计的社交范围不超过一米二,周围的谈话会影响到新人,很自然就融入氛围去了。”黄子文说,“社区原生性文化在这里慢慢生长,得经过多年的培养才能成型,我们也不会打扰周边,这个店最大的开销就是隔音。”
逗比特不是江西路街区的个例,其周边有岛城知名厂牌Largo咖啡、音乐厂牌“贰楼”以及一大批火塘酒吧,主攻年轻人群的小店在江西路街区构建了活跃的内容链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青岛日报2025年3月10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