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青島 - 國際日報
這是一場逐夢之旅,青青之島,熠熠上合,“一帶一路”合作橋樑再次架設;這是一次華麗轉身,海匯繁花,珠貝生輝,上合示範區“國家會客廳”閃亮登場。 11月25日,歷經151天晝夜奮戰,中建安裝一公司參建的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館,上合經貿綜服平台正式上線。
項目建築面積16.88萬平方米,以“海”“花”“珠”“貝”為核心意向,整體設計充分融入“上合元素”,由綜合館、上合元素文化展示區、多功能館、中心廣場四部分組成,集“展、商、旅、文”於一體,著力構建更高水平上合組織開放新平台,打造上合組織國家多元商業業態互動融合、一站式文化體驗的綜合新空間。
高效統籌 再續“上合速度”
項目業態多樣、空間高跨度大、異型結構多、質量要求高,整體工期235天,留給機電安裝的施工時間僅158天。面對重重難關,中建安裝一公司主動擔當、迎難而上,迅速成立項目指揮部,詳細制定從採購、設計到施工、交付的全鏈條一體化施工方案。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縮短物資採購週期,項目暢通集採綠色通道,統籌調配優質資源,指定專員實行現場開標,將招標週期縮短了20天,做實做細供應鏈應急保障預案,確保物資設備及時進場。同時,項目快速搭建起BIM設計團隊,與圖紙設計同步進行,將以往需1年完成的BIM設計縮短至2個月,以BIM全過程管控攻克技術難點,實現快速建造。
5天內,1800餘名建設者集結到崗,從臨設搭建到現場穿插施工,再到從高峰期千人統籌作戰,37天完成68個設備機房施工任務,24天完成413台主要設備調試任務,16天完成消防聯動檢測任務……
最終,中建安裝團隊提前7天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所有機電安裝任務,再次延續“上合速度”,助力“濱海珠貝”華麗開啟。
綠色賦能 綻放“上合之珠”
這座城市新地標不僅顏值高,還創造性融合“展”“商”“旅”“文”多元板塊,走進內部不僅可近距離感,上合組織國家濃郁人文風情,還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舒適體驗。走進有著“上合會客廳”之稱的綜合館,巨大幕牆玻璃折射著耀眼的陽光,但場館內部卻舒適恆溫、暖熱適宜,這得益於其地下隱藏的“心臟樞紐”——製冷機房。
製冷機房佔地面積約492平方米,是項目最大的設備機房,承擔著2.3萬平方米區域的供冷任務。為了保證工期目標,項目團隊採用“BIM+裝配式”技術,在現場臨時建設了一座佔地1500平方米的裝配式加工廠,配置兩套通風五線自動加工設備,全機只需一人操控,實現全自動化生產,“智能化裝配式施工可日產風管2000平方米,充分滿足現場生產需求。”項目經理蔡炯濤介紹。
同時場外設立獨立模塊加工廠,用於管道和支架的除鏽、防腐、預製及裝配式機房模塊生產,只將預製好的模塊運送至現場拼裝完成,簡化現場安裝步驟,提升施工效率,機房裝配率100%,節省了20天工期,實現了施工零動火、零污染。
經過項目設計經理曹樑及BIM團隊的反復計算推演,綠色建造方式還節省了機房面積40平方米,空間優化率達10%。
銖積寸累 書寫“上合故事”
攻堅克難、晝夜提速的日子裡,大家在不同崗位高效運轉,卻演繹著同樣的鐵軍精神。項目總指揮黃菲每天早上7點準時巡場,仔細檢查每個機房的進展情況,落實設備運輸路線、吊車搭設位置等。利用午飯時間開餐桌“碰頭會”,及時調整增加措施,分秒必爭推動項目進度。
為保證在雨季前完成虹吸工程,6、7號場館安裝負責人陳大雷主動挑起重擔,僅用10天完成3000米的虹吸管道施工,為屋面斷水打下堅實基礎。暖通專業負責人趙玉冰帶著班組工人破返坎、架鋼板,連續奮戰3天,將綜合館地上14個機房的所有設備搶先在二次鋼構施工前就位完成……
施工高峰期正處六月雨季,前一秒還是熱火朝天晴方好,剎那間暴雨便傾盆而下。彼時,主體屋面結構尚未完工,雨水直接漫灌進機房地下室,數小時內便沒過了腳踝。項目團隊冒著暴雨,踩著雨鞋帶著抽水泵衝進地下室,顧不得狂風暴雨打得睜不開眼,大家心裡只有一個信念:保護設備!保證工期!待暴雨肆虐一番後揚長而去,安全主管王文超卻馬不解鞍地連續奮戰,對現場配電箱是否進水、腳手架有無鬆動等風險逐項排查,確保設備的安全穩定。
時代大潮洶湧澎湃,“上合畫卷”精彩非凡。在服務新時代大國外交的征程中,中建安裝人以實幹擔當、創新發展,書寫源源不斷的奮鬥故事,共鑑和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