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魅力扬州

真州金畫傳承人劉庭安:妙手匠心讓古老技藝重現光彩 发布日期:2024/9/12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工藝精細、色彩絢麗,能收藏數百年依舊燦爛奪目,說的便是真州金畫。但誰又知道這項源於漢代的技藝,由於諸多原因,曾一度失傳呢?而令真州金畫技藝重現的人,正是儀征市畫家劉庭安。

今年66歲的劉庭安為人簡樸,日常生活中從不講究吃穿,幾乎把所有精力和退休金都投入到金畫製作上。劉庭安說:真州金畫就是在金箔上作畫,不僅成本高,工藝也十分繁複。一幅6尺寬的畫作就要用200多張金箔,需要一周的創作時間。

說起劉庭安與真州金畫的緣分,要追溯到20多年前。我當時跟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定理在陝西修復古廟,第一次見識到用黃金作壁畫。雍容華貴、絢爛奪目的敦煌壁畫,讓劉庭安深感震撼,自那以後,他開始有意識地學習、研究相關知識。2000年,他在翻閱史料時,意外發現在漢代時期的儀征(廣陵國境內)就曾出現用黃金作畫的技藝,南宋時期傳播至蘇杭地區。自此,他就一頭紮進了金畫的世界,經過近20年的努力,終於成功重現了真州金畫的技藝。劉庭安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一門技藝,我們應該傳承下去。

如今的真州金畫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絹布為底,黃金當面,丹青作色……每道工藝都是經過劉庭安長年摸索和反復實驗而成。

貼金是製作金畫的一道至關重要的步驟,要將厚度只有萬分之一毫米的金箔貼在合適的載體上最初,我試過用宣紙,但宣紙不夠通透,黃金的附著效果不佳。在多次大膽嘗試後,劉庭安成功找到了製作金畫的最佳材料——絲絹

金箔薄如蟬翼,拿取時極易被損壞。貼金時必須使用特製的工具,不能直接用手,否則一拿就粘到手上。貼的時候也要屏住呼吸,不然金箔一吹就飛了。說起貼金手法,劉庭安有自己的一套講究

而在金箔上作畫最大的困難是實現色彩和黃金的融合,黃金作為一種重金屬是不粘油墨的,一般的顏料塗抹到黃金上無法長久留存,而且顏色會發生改變,很不穩定,容易走色。於是,劉庭安遵循古法,使用一些天然礦石和物品研磨而成的顏料進行著色通過層層疊加的方法使色彩凸顯在畫面上。像這個白色就是用天然蛤粉製作的。劉庭安告訴記者,蛤粉與膠液混合後,需要徒手反復輕摔200次以上,才能基本除去顆粒間的空氣。

墨筆在黃金畫布上游走,花鳥、山水、人物信手拈來,畫工麗而不侈,重彩而不俗。見過劉庭安作畫之人,無不驚歎其畫工之深厚,這是因為真州金畫的創作,不同於傳統繪畫,一旦落筆,墨漬就將融進金箔,絕無返工的可能。多年來晝夜不歇的練習,才練就出了這般的舉重若輕、收放自如。

作為真州金畫這門古老技藝的傳承人,經過多年繼承、學習和鑽研,劉庭安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金箔繪畫技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法和風格。他從中國畫墨分五色中獲得啟示,獨創了金分六層的獨特技巧,充分利用底材、金箔面的不同對比、膩粉的凹凸、勾線的變化等,點、線、面、體,色彩、肌理、質感有機融合,大大拓展了金箔畫的表現力。2019年,真州金畫入選揚州市級非遺專案,2023年又獲批江蘇省級非遺專案。

近年來,劉庭安創作的真州金畫多次入選全國級別的作品展,受到眾多藏家們追捧,被多家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劉庭安耗時7個多月,創作了一幅長1.8米、寬1米的畫作——《運河古鎮》。整幅作品畫面明快、精美、立體感強,人物栩栩如生,生動展現了運河名城儀征古今交融、傳承不息的歷史風貌。前不久,剛一亮相就火出了圈,被多家媒體爭相報導。

這些成果的取得對於劉庭安而言,都只是為了更好地傳承真州金畫。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學習真州金畫,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讓真州金畫在真州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綻放光彩。劉庭安說。

金碧輝煌畫永存,?歲月流轉韻猶新。相信在劉庭安這樣守藝人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投身於真州金畫傳承創新的沃土,在黃金與色彩的交融中繪製最美的詩和遠方。(聶福姣)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