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魅力扬州
這些天,揚州又成了熱門城市。
11月17日,以“追夢來揚 州到愛才”為主題的2024“綠揚金鳳”人才周,在揚州會議中心開幕。開幕式上,焦慶標為聘任的揚州人才發展戰略顧問代表發放聘書及“綠揚金鳳”城市禮遇卡。現場還發佈了揚州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城市建設專案。
之後的幾天裏揚州還將組織開展13場主題活動和9場科技鎮長團“產業強鏈行動”暨“揭榜掛帥”助企對接“1+13+9”活動,涵蓋人才交流、人才引進、人才服務、成果轉化等,以向外界展現對於人才的無限誠意,揚州也希望通過各種形式搭建更優創新平臺,轉化更多創新成果,營造更好創新生態,彙聚更多創新人才。
歷史上揚州的經濟發展和人氣名望,曾讓大部分城市可望而不可即。《舊唐書》講“天下文士,半集維揚”,到了千年之後仍然不遑多讓。
一、
都說“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安頓不了靈魂”,不過有很多城市,環境美壓力小,住得起吃得爽,這樣的城市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也格外高。
揚州就是這樣的城市。
就在“綠揚金鳳”人才周的幾天前,《中國新聞週刊》在京發佈了《2024活力之城文旅指數報告》,揚州憑藉其卓越的文旅表現、蓬勃的創新活力和強大的人才吸引力,與廣州、武漢、哈爾濱、成都、南京等城市一同入選“2024年度活力之城”案例。
為什麼會是揚州?原因有很多。
近幾年,揚州的消費數據極為亮眼,休閒露營節、美容美髮節、冰火美食節、大型體育賽事活動等輪番登場,數百場促消費活動相繼舉辦,近4000萬元惠民券陸續發放,約40家品牌首店紛紛入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連續十數月位居全省第一。
去年,揚州送出了史上最大力度的“人才禮包”——駐寧高校大學生一年內免費乘坐203條公交線路;44家景點免費遊;14個青年人才驛站最長免費住3個月;6個指定體育場館籃球、羽毛球等免費玩;8處飯店餐費打折、38間店鋪購物優惠等等,極大增加了揚州的美譽度。
而且,作為南京都市圈的一員,揚州與南京本就關係緊密,當下寧揚城際加速建設,揚州即將融入南京“半小時都市圈”,同時揚州承接南京產業轉移,教育、科技、人才等資源的互通,也是未來都市圈發展的題中之義。
此外,揚州全力打造的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汽車及零部件、生命健康等六大主導產業,為年輕人提供了不錯的發展機遇,宜居宜業的城市也對大學生也很有吸引力。不到1.5萬元的房屋均價,清秀婉約的瘦西湖,名揚天下的淮揚美食,“非遺”級別的搓澡服務……揚州的一切都讓人心生嚮往。
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
二、
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一線城市因為經濟更繁榮,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平均工資也更高,形成人才虹吸效應已經持續多年。但經過多年產業佈局,二、三線城市已漸漸有了和一線城市爭奪人才的底氣。
揚州就是如此。
今年3月,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市長潘國強率領的揚州市黨政代表團先後赴合肥、杭州、湖州、蘇州、無錫五個城市,學習借鑒推動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園區規劃、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好理念、好經驗、好做法。
用當地媒體的話說,這是“全市開展的一次思想解放之行、交流合作之行、奮起直追之行”。
在總結交流會上,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強調,要增強“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懈怠”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學習考察成果轉化為幹事創業實際舉措。
不難體味從中透露出的對於發展緊迫感,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揚州市委書記就曾在全市產業科創名城建設推進會上提出“大幹三五年,奮力過萬億”,也是在同期,揚州將全市重大專案年度計畫投資完成率調整成120%,又一次性推出10只產業基金。
在傾盡全力下,揚州先後創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全國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獲評“獨角獸企業新城”,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突破51%,地區生產總值10年連跨5個千億元臺階。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揚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均列全省第1,工業用電量、工業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均列全省第2。
這樣的背景下,招攬人才無疑是揚州發展的關鍵一環。
揚州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近年來圍繞支持“613”產業發展,制定服務數字經濟、航空產業、國有企業等領域專項人才政策,市級人才工程予以重點傾斜,圍繞各地特色產業組建科技鎮長團,跨市舉辦產業人才對接活動,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工程和人才支撐。“95後”人才吸引力位列全國第33位、留才率”連續2年全省第1。
揚州還搶抓海外引才“窗口期”,大力招引掌握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海外人才來揚創業。聚焦招引“613”產業強鏈補鏈延鏈領軍人才,連續15年實施“綠揚金鳳計畫”,市縣投入超10億元,吸引包括院士在內的3321名高層次人才來揚創新創業,助力各類人才在揚州施展抱負、成就夢想。
換個角度來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的相互成就,是揚州最大的發展看點。
根據揚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擺在首位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長三角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按照最新部署,揚州要統籌抓好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瞄準薄弱環節、做大產業總量,著力引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氫能儲能等未來產業,而高端人才的集聚,也將成為揚州向萬億城市邁進的最大底氣。
三、
在“綠揚金鳳”人才周開幕式現場,主辦方還進行了人才公寓集中投用儀式,這也是向外界最大程度上展現出一座城市的誠意。
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揚州按照“連片成規模、服務上檔次”要求推進人才公寓建設,努力建好青年人才來揚“第一站”。僅今年以來,全市就已累計籌集建設15094套人才公寓。
“裝得下青春,容得下夢想”。這也是揚州引才誠意的縮影——找准揚州在全國人才雁陣格局中的定位,為支撐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城市活力的青年人才和引領實體經濟的企業家人才,提供最優環境和最佳服務,全心全意打造人才友好城市。
比如,圍繞創新創業人才。構建包括3000萬元天使夢想基金、1億元天使人才投資基金、3億元天使科創基金、4億元天使成長基金、產業科創貸、人才金融卡和人才金融路演的“6+1”人才創新創業金融扶持體系,助力人才企業破解融資難題。
再如,設立高層次人才編制“周轉池”,用於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深化“一線兩碼兩卡”人才服務體系,確保到2025年建成5.35萬套。
圍繞企業家人才。設立“綠揚金鳳計畫”民企人才專項,企業給高薪,人才即可得資助。建立科技商學院、青年企業家發展領航計畫、“綠揚同心·青藍接力”促進計畫、“創新大講堂”等培訓體系,助力企業家成長成功。
圍繞青年人才。以“十萬青年來揚州”為統領,出臺“青年人才20條”,推出“四免兩優”大學生“青享碼”。“走出去”赴香港、南京、北京舉辦“綠揚金鳳”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南京-揚州”青年人才協同發展推介會和“揚州人才校園日”“請進來”開展萬名大生看揚州、百名博士揚州實踐、揚高校大學生市情體驗、南京高校學子揚州行系列活動。今年全市新引進高校畢業生預計達3萬人,連續4年保持10%以上增長。
這兩年揚州人才數量的激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樣的人才理念——要想實現經濟上的更大發展,要想讓實驗室發揮更大作用,都離不開高層次人才的推動。換而言之,人才新政的推行,體現出其實也是揚州對於城市發展的深刻認知。
經由此次人才節,揚州讓人們看到了發展的廣闊空間和深厚潛力,揚州也正使出“十八般武藝”提供人才創新創業舞臺,成為眾多人才實現夢想的樂土。未來,揚州將繼續在政策的落實落地上下功夫,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發揮才幹、建功立業的內生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鳳凰網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