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魅力扬州

向“新”而行 建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日期:2024/12/27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实干争先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活动聚焦邗江——


近日,“实干争先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活动走进邗江,围绕“矢志实干争先 增创发展优势 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主题,邗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庆伟率队回答记者提问。

1建强“153”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近年来,邗江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微电子等先进制造业,数控成形机床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请问,下一步邗江将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

邗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庆伟:2023年以来,我们着力构建以“装备制造”为地标,“微电子、生物健康、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建材、高端服饰服贸”为特色,“航空、新能源及储能、数字经济”为未来产业的“153”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全区“153”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开票销售813亿元、增幅8.3%。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强“153”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改革”激活生产要素,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力争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先进制造业税收占比均超50%。

聚力做强地标产业。全力打造装备制造地标产业集群,推动数控成形机床、粮油农牧机械、新型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设备链式发展,“十四五”末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支持扬力、丰尚等链主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扬锻等企业新投资项目落地投产。加快中德欧世界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创新中心和产业园项目建设,吸引更多来自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机械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及潜力企业,与邗江现代产业集群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微电子、生物健康、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建材、高端服饰服贸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微电子产业加快上下游项目“集聚”、形成“强链”,力争2025年开票销售超240亿元。生物健康产业加速现有企业产能释放,同时注重产业基金的引导撬动,力争全年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积极抢占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风口”,提升整车制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零部件企业配套能力。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锚定航空、新能源及储能、数字产业三大领域,有序建链、抢先布局。聚焦新型无人机、航电系统、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拓展与沈飞集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渠道,有序推进扬州航空产业园通用机场报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更多低空经济类项目签约落户。

2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记者:营商环境被誉为投资的“风向标”、发展的“晴雨表”。请问,近年来邗江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新举措?

邗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吴亚龙:近年来,邗江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连续5年印发《邗江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持续深化要素供给、市场准入、行政监管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实施“红蓝章审批”“容缺受理”等做法,“拿地即开工”“多证同发”“交地即发证”成为常态;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措施,成为全省“信用+执法”渐进式监管8个试点县(市、区)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前沿促改革,凝聚合力谋提升,积极践行“好地方事办好”服务理念,以政府服务“看得见”的变化换取市场主体“摸得着”的获得感。重点在3个“精”字上下功夫。

一是精心保障。目前,在邗江开办企业80分钟办结、不动产登记24小时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接下来,在手续办理方面更多采取并联审批、合并审批等方式,推动审批事项应减尽减、审批流程能简则简。

二是精准施策。我们将坚持精准滴灌和普惠扶持相结合,聚焦门槛过高、程序过繁、时间过长等问题靶向发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推动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厚植市场主体成长沃土。

三是精细服务。将进一步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贯穿到服务全过程各方面,设身处地为企业解难题、谋发展,推动机关干部常态化挂包重点企业,确保合理关切得到及时回应。积极推进分级分类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坚持做到“无事不插手”“小事不出手”“办事不伸手”,让广大企业在邗江舒心投资、安心发展。

3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记者: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邗江在助力提升科技能力、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有哪些工作亮点,下一步有怎样的工作打算?

邗江区副区长陈德康:近年来,我们始终锚定打造产业科创名城核心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高企培育、科技招商、载体提质等行动,今年已完成规上工业研发投入29.7亿元,招引了科技型企业120家,实施“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0项,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30项,与省产研院共建12家联合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市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建设,努力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创新平台方面,我们将稳步推进倾转旋翼飞机设计研究院、汽车电子联合创新实验室、迈安德科创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扬杰中央研究院向独立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加速转型;完善推广“研发+服务+产业”的平台模式,加快建设中国机械总院北京机电所长三角创新中心,力争5年内集聚高水平创新团队100人以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引进、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

在创新载体方面,全力推动坤鼎扬州科技创新未来园、清扬智能装备科技园二期等载体提质增效,加快高新区科创二期招商运营,力争三年内科创载体在孵企业达800家以上,新增高企100家,年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

在创新主体方面,目前我们已基本形成“雁阵式”科技型企业梯队,拥有高企4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5家,获评省级独角兽和瞪羚企业13家。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抓好企业培育和科技招商,深入实施高企培育“552”和科技招商“五联三专”三年行动,鼓励龙头企业更好发挥特长优势,充分发挥4家离岸创新中心“桥头堡”作用,招引培育更多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企业,今年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新招引各类科技型企业140家以上。

4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邗江常住人口达72.69万人,近五年增长了14万人。我们都知道,人口增长既会带来发展活力,也会带来就业压力,请问,邗江将采取哪些举措促进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

邗江区副区长罗剑:近年来,邗江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就业难题,每年新增城镇就业约6500人、在邗就业创业大学生超5000人。

下阶段,我们将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全力推动企业稳岗扩岗。持续深耕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

二是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综合运用“线上”和“线下”渠道,高频高效组织专场招聘、人才夜市、直播带岗、云招聘等活动,畅通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对接渠道。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深化与在扬高校联合培养机制,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服务、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

三是聚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建立用工需求监测和保障机制,按照“专员对接+专班推进”的模式,为缺工企业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充分发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作用,全力招引更多优质人力资源机构,提升对企服务专业化水平。记者 陈云飞 陈高飞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