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新闻
▲江門市積極探索族譜數位化,助力海外僑胞更快速、更準確地尋根問祖。
江門是中國著名僑鄉,尋根問祖是海外僑胞連接故土、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很多海外僑胞返鄉尋根問祖,但由於年代久遠、人員流轉等原因,有些海外僑胞尋根遇到了困難。
然而種種困難,並不能阻擋僑鄉人尋根問祖的腳步,愈發便利的數字技術和科技手段,也為海外僑胞回鄉尋根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我市正探索開發“僑都根源”小程式,助力僑胞“指尖”尋根。
為僑胞尋根按下“加速鍵”
族譜既是家族的拓荒史、發展史,更是一部僑鄉文明傳承史,在僑胞尋根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江門很多宗族一直都在完善自己的族譜,目的就是讓子孫後代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先輩,找到回家的路。然而,江門民間收藏的族譜數量眾多,而且散落各地,難以發揮出在尋根溯源、續譜接譜上的功能。
“傳統的族譜多為手抄本,保管、查閱困難,以前許多來江門尋根的海外僑胞,只能在浩繁的書海中翻閱查詢,有時花費幾天時間只找到一點線索,費時費力。”江門市檔案館副館長鄺曉寧說。
面對越來越多海外僑胞尋根的需求,江門正集結力量,積極探索族譜數位化,助力海外僑胞更快速、更準確地尋根問祖。
進入“僑都根源”族譜家譜平臺,輸入相關祖源資料,比如居住地、官職,或是祖先的名、字、號等關聯資訊,10秒內便能查到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三代溯源”“一鍵尋根”,為僑胞尋根按下“加速鍵”。
江門市組建專業工作隊,採用查找族譜、入戶取證、諮詢專家等方式查證核實。“我們在前期積累基礎上,建立了家譜數據,將紙質的族譜電子化,為海外僑胞尋根提供便捷通道。”鄺曉寧介紹,市檔案館通過探索開發“僑都根源”小程式,收集了300多部族譜、1000多條家風家訓、1萬多個村情數據,打造集族譜、家風、鄉情於一體的僑鄉特色資源庫。
“借助現代技術手段既可為僑胞尋根提供高效便捷服務,也能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喚起海外僑胞的根脈親情,達到尋根、留根的目的。”鄺曉寧表示,目前該小程式還在持續完善各項功能,待各項功能完善後將正式上線,屆時僑胞可以登錄小程式查詢族譜,實現在“指尖”尋根。
持續完善線上線下尋根服務體系
“江門作為著名僑鄉,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龐大的僑胞群體,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搭建線上尋根資訊平臺。”市政協委員、開平市美高文華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關念美說:“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AI技術,根據僑胞提供的家族資訊,智能匹配可能的祖籍地,並提供尋根路線規劃、當地嚮導推薦等服務。此外,相關平臺還應設置互動社區,讓僑胞可在此分享尋根故事、交流經驗。”在社交媒體互動方面,關念美建議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創建僑鄉話題標籤,分享僑鄉故事、圖片和視頻,鼓勵海外僑胞參與話題討論。
對於線下尋根服務體系的完善,關念美提出,可在江門各縣(市、區)設立“僑胞尋根服務中心”,提供檔案查閱、尋根諮詢、陪同走訪等一站式服務。她還建議組織志願者隊伍,招募熟悉本地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居民,經過培訓後為僑胞尋根提供全程協助。此外,加強與海外僑胞社團合作,在僑胞集中地區設立“江門尋根聯絡點”,及時收集尋根需求,回饋至國內服務中心。
關念美表示,加強檔案與文化研究工作至關重要。她建議設立僑鄉文化研究專項基金,支持對江門僑鄉歷史文化、家族譜系的深入研究,挖掘更多尋根線索。同時,組織專家學者對散落在民間的族譜、家書等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修復,建立完善的僑鄉文化檔案庫。此外,舉辦僑鄉文化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僑鄉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尋根提供理論支持。(文/圖 朱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