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新闻
▲圖為泮村燈會
3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確定並公佈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廣東共有58人入選,其中江門市推薦申報的4人全部入選,分別是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張瑞亨、蔡李佛拳陳忠傑、新會陳皮中藥炮製技藝陳柏忠、泮村燈會鄺活發。隨著4位大師進入“國家隊”,加上現有的新會葵藝廖惠林、廣東音樂劉英翹,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增至6名。
張瑞亨深耕白沙茅龍筆製作技藝40餘年,能夠熟練地製作短鋒、長鋒排筆等多種類型的筆。在制筆技藝方面,張瑞亨不僅能夠掌握整個制筆工藝,還在選草、泡草、砸草、刮青削草、削鋒、筆芯及筆桿雕刻製作方面有獨特的技藝。
陳忠傑是21世紀以來發源地傳承、推廣蔡李佛拳的核心人物之一。對於蔡李佛傳下來的49套拳術套路,均能參照拳譜準確地演繹出來。他曾組織20餘個國家和地區蔡李佛團體參與“蔡李佛源流研討會”,不斷增強蔡李佛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陳柏忠傳承祖輩技藝,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科學嚴謹的新會陳皮中藥炮製和鑒別技藝。陳柏忠完整保留1929年至2022年間新會陳皮實物,年份齊全,實物清晰,為研究新會陳皮文化提供了良好物質條件。他堅持“天然生曬,自然陳化”核心理論,創立新會陳皮鑒別標準“十條”,獲行業普遍認可。
2023年,我市獲評省級僑鄉文化(江門)生態保護區,是我省兩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目前,我市共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338個(國家級8個、省級26個、市級130個、縣級174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共359人(國家級6人、省級11人、市級97人、縣級245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從2017年的42人發展到目前的359人,市級非遺代表性群體5個;擁有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5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3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2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站1個。(文/黎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