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新闻

岭南龙舟:看得见乡愁根系,触得到未来枝芽 发布日期:2025/6/10 来源:國際日報 打印

又到龙舟竞渡时。

  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载体之一,划龙舟早已不局限于一场水上盛宴,更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动能。近年来,广东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创新产业链条、深化文旅融合,将龙舟活动从传统节庆转化为推动城市和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龙舟银行”:  传统情结感召激发新业态

  年过半百的东莞人胡庆昌至今仍珍藏着七岁时用木头和火柴棒制作的简易龙舟模型。他自幼就和舟与水结缘,讲起自己的“龙舟生涯”,首先想起的是儿时看着父亲和爷爷撑船赶鸭子的画面。

  八年前,他返回家乡,以在外创业的积蓄成立枝昌龙舟俱乐部,组织身边的龙舟爱好者在全国各地参加比赛。他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我对龙舟的爱就像年少时纯粹的爱情,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冲劲。”

  经过这些年的运营,龙舟俱乐部逐渐拓展业务版图,涉足龙舟全产业链环节,包括组织少儿龙舟培训、策划龙舟赛事和活动、开展研学,等等,集生产、赛事、文化、体育、旅游、培训于一体。

  回望来时路,胡庆昌把俱乐部和龙船厂比作“龙舟银行”,这些年来,他几乎把所有家当都“存”了进去。虽曾有过艰难时刻,但他的执着在近些年也开始带来收益。

  端午前夕,记者探访了胡庆昌在滘联社区的龙舟工厂。

  六七位师傅正在为即将诞生的新龙舟忙碌着。胡庆昌表示,这些都已是明年的订单。“今年最忙碌的时间已经过去,忙起来的话需要16名师傅同时作业。我们一条龙船的造价大概13万元,龙船厂一年大约能做20条龙船。”

  近年来,这个水乡村落依托“东莞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这一特色文化名片,整合文旅产业资源,把当地的龙舟俱乐部、龙舟文旅研学基地、龙狮文创平台、有龙营地、龙舟技艺传承中心等文旅项目串珠成链,初步构建起了特色龙舟产业体系。

  2023年,东莞市万江街道滘联社区入列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当地居民代代相传的龙舟情结,正以其独特的文化感召力,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当年轻的手掌抚过百年木制龙首,当智能建模复刻传统手工艺,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描绘出一条崭新的龙舟生态链,既看得见乡愁的根系,更触得到未来的新枝芽。

  反哺与共生:产业“活水”滋养文化根脉

  端午龙舟,已不仅是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更蝶变为集文化传承、体育竞技、旅游体验、文创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生态。

在岭南水乡星罗棋布的村落里,像滘联社区这样化龙舟精神为发展动能的实践处处可见。  

中堂镇有“中国龙舟之乡”之称,其“龙舟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素有“好龙舟,中堂造”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镇内四家龙舟制造厂已承接30余条龙舟订单,客户主要来自东莞、广州、江西、福建等地。与去年同期相比,传统款式龙舟的订单量显著增长。

  要论最“网红”的龙舟观赛地,莫过于以“龙舟漂移”著称的水乡佛山叠滘。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当地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持续擦亮现象级IP。

  每年叠滘龙舟赛期间,当地“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便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迎来销售旺季。据有关平台统计,2024年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吸引自驾游游客数量增长250%;叠滘片区住宿预订率100%,一房难求,入住率同比上涨150%。佛山当地旅游界人士认为,今年叠滘龙舟热度有望进一步拉升。

  2024年中堂镇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中堂龙舟文化节吸引超3万人次现场观赛、近百万人线上参与,有力促进文旅消费。中堂还以“非遗+”激活文旅经济,龙舟文创产品年产值突破300万元,“东莞礼物”小龙舟走进千家万户;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去年全镇龙舟制造和小龙舟模型等文创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10%。

  在广州,猎德村和车陂村在今年都创新推出“龙舟宴”体验活动。猎德村首次打破传统,将原本仅限村民享用的龙船饭开放为公众体验项目。车陂街道则推出“龙舟饭打卡地图”导览服务,组织辖区餐饮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龙舟主题套餐,并配套提供停车服务、专属预订等便民措施。

  随着2025年“龙舟时间”的开启,滘联社区“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龙文化主题展览也惊艳亮相。在村内的民居外墙、巷道、旧粮仓等公共空间,与龙舟相关的装置、篆刻、书法、摄影作品,以及老龙头、龙舟鼓、龙舟桨等老物件等相映成趣,营造出独特的“露天展厅”。

  “千帆竞渡”的古老传统与“百舸争流”的现代产业图景,正交汇在激荡千年的龙舟鼓声中,生动诠释人文精神与经济发展交融共生之美。(羊城晚报 周欣怡 朱绍杰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