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科枝
新華社倫敦3月30日電 一個國際天文團隊日前宣佈,他們利用韋布望遠鏡觀測發現一個極遙遠星系光譜中出現明亮的氫輻射,而這一時期的宇宙理論上還處於「黑暗」之中。這一出乎意料的發現為認知早期宇宙以及宇宙大爆炸後的再電離過程提供了新見解。 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組成的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他們通過分析韋布望遠鏡數據發現,這一名為JADES-GS-z13-1的極遙遠星系距離宇宙大爆炸僅3.3億年,是年齡為138億年的宇宙「幼年」景象。 在宇宙早期,空間充滿了濃厚的中性氫氣體,此時恆星和星系都尚未形成,宇宙浸沒在一片黑暗中,這些中性氫濃霧也會阻擋早期星系發出的紫外光。直到大爆炸後約10億年,隨著恆星的形成和氫氣的電離過程完成(被稱為「再電離」),這些濃霧才逐漸消散,結束了宇宙幼年的「黑暗時代」,宇宙變得清晰透明起來,紅外線、可見光等才能不受阻礙地自由穿梭在這片時空中。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這個距離宇宙大爆炸3.3億年的星系光譜中出現了清晰明亮的氫輻射——萊曼阿爾法輻射。這一發現完全出乎意料,因為現有理論模型無法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期會出現如此強烈的萊曼阿爾法輻射。研究團隊分析,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這個星系的萊曼阿爾法輻射可能來自宇宙中最早一代恆星,這些恆星比後來的恆星更重、更熱、更亮,能夠更快地電離周圍的氫氣;另一種可能是該星系中心存在一個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其強大的能量輸出導致了氫氣的電離。 研究團隊計劃對該星系展開更深入的觀測和分析,隨著更多數據的獲取,更多關於宇宙起源的秘密有望被揭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