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科枝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外周神經系統存在新型「免疫哨兵」 发布日期:2025/4/8 来源: 打印
新華社深圳4月7日電(記者陳宇軒)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了解到,該院研究員李漢傑團隊在人體外周神經系統內發現了小膠質細胞,刷新了過去科學界認為這種「免疫哨兵」只存在於大腦和脊髓的觀點,為進一步研究外周神經系統發育及相關疾病提供了全新視角和潛在靶點。研究成果當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細胞》。   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分為由大腦、脊髓組成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遍佈全身的外周神經系統。作為一種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科學界長期以來認為小膠質細胞只存在於大腦和脊髓中,參與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免疫過程,同時也與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綜合徵等退行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   2023年9月,李漢傑團隊成功繪製了覆蓋組織範圍廣、時間跨度長、採樣密度高的人體免疫系統發育圖譜。根據這個圖譜,李漢傑團隊發現人體發育早期的皮膚、心臟和睪丸等多個組織中,存在一些與小膠質細胞具有類似特徵的細胞。   因此,科研人員猜想,小膠質細胞可能並非中樞神經系統獨有,它們可能也存在於外周神經系統。隨後,科研人員廣泛收集生物樣本,搭建研究體系,在人體臨床樣本、食蟹猴樣本、豬樣本的外周神經節中,觀察到了一類與中樞神經系統小膠質細胞具有同樣形態和基因表達特徵的細胞類群,通過表觀組學、細胞譜係分析以及功能實驗等研究手段,證實了外周神經系統小膠質細胞的存在。   科研人員進一步對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24種脊椎動物的外周神經節進行分析,發現外周神經系統小膠質細胞起源古老,至少在約4.3億年前這類細胞就已出現在硬骨魚類生物的演化進程中。   李漢傑表示,這一發現為進一步研究慢性疼痛、神經損傷、帶狀皰疹等外周神經系統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潛在的靶點。(完)


    24小时最新动态

    热点排行

    图片新闻

國際日報 (International Daily News)版權所有. 提醒:業者若未經許可,擅自引用國際日報網內容將面對法律行動.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國際日報網站宣傳他們的產品或服務, 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與國際日報網站無關,國際日報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03230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2353001  X公網安備 450103024350154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X)字003號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